从记者到顾问:John Garnaut如何重新定义中美关系和中国市场

图片源于:https://www.thewirechina.com/2024/04/07/the-china-whisperer-john-garnaut/

2022年11月的一个清晨,John Garnaut在墨尔本醒来,收到了来自他的商业伙伴Matthew Pottinger的紧急消息。

Pottinger曾是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Garnaut则是前记者兼澳大利亚政府官员,他们当时正在着手创办一家咨询公司——Garnaut Global,致力于为金融公司提供中国政治解读。

在他们起步阶段,客户数量仅有几十个,但Pottinger收到了一条可能帮助他们快速增加客户的线索。

在11月2日于德克萨斯州奥斯汀举行的会议上,一位中国商人告诉Pottinger有关一篇中国国家媒体报道的信息,内容中提到内蒙古的一位官员警告称,Covid-19疫情封锁需更“准确”地执行,“不能因为一两例就封锁整个社区”。

这正是Garnaut和Pottinger几个月来一直在寻找的信息:一个潜在的信号,暗示中国政府可能正在逐步放弃其严格的清零政策,这一政策在过去三年中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并摧毁了中国经济。

Garnaut回到家时,Pottinger和一支分析团队已经收集了有关内蒙古官员背景的信息,并找到了另一例类似的表态:河南省郑州的一份市卫生委员会的公告称“Covid并不可怕”。

在接下来的几小时内,两人对这些评论进行了评估。

Garnaut心中想着:“这些官员要么是根据高层决策行事,要么是在自己擅自行动。”

“我们不认为他们是在擅自行动。”

“如果只有一个人,那可能但——两个?这听起来对我们来说就像是高层已经做出了决策,并正在缓慢地通过中国的官僚机构传播。”

几个小时后,他们为客户准备了一份关于这些评论的报告。

“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如何全面解读它们,”他们写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尤其在这些省份中的领导人将会遇到些什么,将是判断这是否只是一次经济重新开放的错误承诺,还是政策真正发生了地震式转变的重要线索。”

同一天,Pottinger和同事在圣安东尼奥的打车途中,通过电话逐个致电客户,确保他们都在关注这一发展,并理解其后果。

如果中国逆转清零政策,他们表示,这将意味着连绵不绝的封锁即将结束、经济反弹的希望开始出现。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展开了紧锣密鼓的活动,Garnaut将这称为“全面推进、全员上阵”。

从他的中国政治理解来看,Garnaut推测习近平不会公开宣布清零政策的逆转;这位中国领导人与该政策关系密切。

相反,Garnaut寻求的是一项决定已经在高层做出,并正在缓慢地通过中国密集的官僚体系向下传播的证据。

一个重要的数据点是中国领导人设定的、定义成功的关键绩效指标(KPI)。

在11月5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Garnaut找到了他想要的信息。

发布会上,一位公共卫生官员的讲话被西方媒体广泛报道,标题如“中方将坚定不移地保持清零政策,粉碎希望”,但Garnaut却从生硬的政府用语中读出了截然不同的内容。

他注意到,官员们反复提到实施封锁时的克制重要性,甚至还点名批评了几位过于严格执法的官员。

更重要的是,没有人批评内蒙古和河南官员的言论。KPI正在发生改变。

紧接着的第二天,Garnaut Global向客户发出通知,得出结论:一场政策的剧烈转变正在进行:清零政策即将结束。

Garnaut Global提前一个月做出了这一判断,而中国政府在公众面前宣布政策转变则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

这次时机的把控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该公司在金融领域的客户来说,客户们迅速预测中国市场将因这一兴奋消息而反弹。

“我们比大多数人早了一两周就判断出中国的重新开放,这是因为[Garnaut]。”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金融业客户如此表示,“许多分析师在之后也开始预测清零政策的结束,但他们早几个月就已经在这么说了。John准确把握了时机。那真是令人惊叹。”

事实上,关于中国的事情,Garnaut在职业生涯的很多时候都能准确把时机。

在2000年代,正值中国新闻界的“黄金时代”,他作为外籍记者搬到了北京,获得了接触政治精英的难得机会。

2015年,在一场围绕中国对澳大利亚干预的激烈全国性辩论中,他加入政府,成为首相的顾问,并撰写了一份有些人视为西方对中国态度日益强硬转变的起点的报告。

在过去五年中,正当全球商业界正在重新思考与中国的关系时,Garnaut又一次自我重塑,成为了金融机构的中国解读者。

2024年3月4日,Matt Pottinger在韩国中央日报和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主持的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

Garnaut Global在很多方面都像是一家典型的“战略咨询”公司:数十年来,像Pottinger和Garnaut这样的前政府官员一直在为私营部门提供政治或监管顾问服务。

与此同时,尝试解读中国共产党(CCP)公开文本的行为在智库和学术界是普遍存在的。

但Garnaut将这两种方法结合成了一种“棒球经济学”的风格,客户称赞他能够将马列主义深邃的解读转化为可操作的建议。

在当今西方与中国关系的特殊时刻,Garnaut的地位也显得格外重要,因为他是促成这一时刻到来的重要人物之一。

尽管他曾是“接触”时代的孩子,49岁的Garnaut却是最早喊出“不对劲”的“观察者”之一,并认为一个新纪元正在到来。

在2017年一次题为“灵魂工程师”的演讲中,Garnaut警告说,世界需要通过其领导者所使用的意识形态透镜来看待中国。

部分受到他对中国权贵家庭报道的启发,Garnaut认为,中国领导人在经济、安全或外交关系上的决策通常是以马列主义逻辑为依据。

“如果我们想要勾勒出共产党基因组,我们需要去解读其意识形态DNA。”

这一演讲在当时可能看起来并不那么显著,但时至今日,随着北京在过去几年的各项打压行为的进行,越发显得意义深远。

与他有着长期交情的Sinocism通讯社创办人Bill Bishop表示,这一点在当时是有革命性的。“太长时间以来,人们都过于急于否定PRC中的意识形态。”

他认为正是Garnaut促使澳大利亚对此进行更深层的审视,并成为全球转变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在特朗普与拜登政府任职期间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NSC)中国事务主任的Ivan Kanapathy表示,Garnaut的演讲“帮助我们团队重新思考中国”。

以至于这一演讲被他在部门内的同事频繁引用,以解释中国政治的意识形态基础。

作为国会中最响亮的中国声音、负责中国共产党战略竞争的特别委员会主席的代表Mike Gallagher(威斯康星州共和党)也称这一演讲是“解释习近平和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政权的最佳材料”。

“我把他视为我的厨房委员会成员,”他说,提及Garnaut。

“在我在国会的旅程中,以及在特别委员会的工作中,他是一位不可或缺的资源。”

美国立法者与拜登政府官员定期阅读Garnaut Global的报告,而Garnaut表示他与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也进行过交谈。

而如今,他也逐渐成为全球一些最大的金融机构的来源。

Jason Bedford,曾在桥水基金(Ray Dalio创办的对冲基金)担任中国分析师,并曾是Garnaut Global的客户,表示尽管他有十年的在北京工作经历,但近年来中国的举动令他感到困惑。

“从对私立教育公司的严打开始,中国的可预测性突然发生了改变。”

他说道,“但Garnaut Global完美预测了清零政策的结束。这对我行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影响了他们的信誉。我想,‘天哪,我不仅需要关注他们的报告,还需要关注他们的呼声。’”

Garnaut Global最初于2019年成立,然而在2021年Pottinger加盟后重新启动。

如今,该公司在墨尔本和华盛顿设有办公室,已发展到大约20名员工,服务超过60个客户。

除了就清零政策的破裂提供报告外,该公司在2020年疫情初期预测了中国迅速实施封锁的政策。

在2021年,该公司正确预测了中国打车公司滴滴出行(Didi Chuxing)将被允许上市,但在上市后将面临来自监管方面的挑战。

最近,该公司再次对中国市场的预测持乐观态度,借助对“新生产力”等政府新口号的深入分析,预测习近平会在经济困境中寻求市场的稳定。

Garnaut Global的客户还依靠该公司预测台湾可能入侵的可能性。(Pottinger即将在夏季出版一本关于台湾威慑战略的书。)

“他们是我对台湾的‘触发器’,”一位金融业客户如此表示,“我将忽略这个问题,直到他们告诉我不要。”

Garnaut Global的主页上不会找到这些热烈的推荐,实际上,你几乎找不到任何内容。

许多Garnaut Global的员工不会公开与该公司挂钩,以保护他们在中国的联系。

而该公司也不公开披露其客户。

这种神秘的面纱反映出创始人的个人风格。

虽然Pottinger在美国颇具知名度,被视为特朗普政府对华强硬政策的设计者,但Garnaut自离开政府以来,始终处于公众视野之外;他很少接受采访、撰写评论或公开对中国发表评论。

实际上,随着对华鹰派声音逐渐放大——通过纯粹的音量压制任何反对意见——Garnaut更倾向于轻声细语,尽管他是在与全球最强大的人的耳边交流。

我第一次在华盛顿与Garnaut见面是在12月的一个雾气腾腾的星期日下午。他刚结束一周的会议,我们决定在国立广场附近散步,华盛顿纪念碑的顶部在雾中不可见。

身穿深色牛仔裤、浆洗外套和T恤衫的Garnaut,走动间流露出一种自信的随意,就像是一个不仅英俊,而是掌握了其他人未知的信息和洞察的人。

他说话时经常以“看”开头——一个口头习惯,似乎是在催促你去理解他所看到的东西。

Garnaut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权贵”。

他的父亲Ross Garnaut是澳大利亚著名的经济学家,曾担任1985年至1988年间的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正值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实验的中期。

家人全都搬到了北京,Garnaut回忆说,12岁这一年,他刚下飞机时,各种味道弥漫,尤其是煤和食用油的气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从机场到市区的牛车和马车。

在他们全家返回澳大利亚的那一年,Ross应邀撰写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报告,普遍称之为“Garnaut报告”,这份报告阐明了澳中经济关系的蓝图。

1989年时,中国是澳大利亚第十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为30亿澳元;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激增了3000%以上,中国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

Garnaut的弟弟Anthony最早追随父亲的中国之路。

在北京大学学习时,他以中文攻读物理学——“他想挑战自己”,Garnaut如此解释;Anthony成为一名社会经济历史学家,专注于研究中国的穆斯林和农民,在牛津大学和墨尔本大学任教。

后来他在Geremie Barmé的指导下完成了关于20世纪初生活在中国的一位穆斯林宗教领袖的博士学位。(Anthony已转行,如今在墨尔本运营一家清洁能源公司。)

然而,Garnaut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1998年,他获得了莫纳什大学的法学学位,第一周便与妻子Tara相遇并结为终身伴侣。

在墨尔本的一家律所工作三年后,他决定抛弃自己的法律职业,正当他在印尼旅行时,接受了《费尔法克斯媒体》(Fairfax Media)的一份记者工作。

他担任经济记者四年,随后于2007年作为经济记者搬到了北京。

Garnaut说,搬到中国的决定其实是他的妻子的选择——因为那是一个孩子们可以成长的良好地方,且家人在那里已经拥有了完善的网络。

“我在中国降落时,已经在这座城市生活过两年,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对这个国家的连结感到亲切。”

他回忆道,“我当时也大致接受了这样一种叙述,即个体压迫和人权挑战的故事不应遮蔽中国更大社会人类进步的故事——这就是我当时的起点。”

他在中国担任的第一篇特写文章是在他赴任三个月后发布,讲述两位表兄弟在煤矿被困六天后艰难逃生的故事。

因为他专注于经济问题,这篇文章还详细讨论了中国的快速增长是如何推动煤炭行业的,包括肆虐事故的非法采矿作业。

但即使是那篇报道,他也开始意识到影响这种悲剧的政治背景。

矿工们被地下留置,是因为“与当地政府官员、警察串通的腐败矿主”。

“我当时在讲述经济发展、农民工在北京的工地中为孩子们创造更美好未来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正确和重要的,但我缺少的一个根本重要的部分正是我对政治机器的理解。”

2008年5月,四川发生了大地震,近9万人遇难,其中数千名儿童因劣质学校建筑而死去。

在灾难之后,许多家长指责地方官员忽视监管,导致建筑公司偷工减料。

Garnaut与北京的记者们一起迅速奔赴西南省份进行报道。

“在那次大地震之后,政治机器的冷漠变得让人无法忽视。”

“这迫使人们开始思考:‘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就此,Garnaut开始向政治,尤其是中国统治阶级的精英家庭转变。

在最初建立在他父亲与许多改革派官员和经济学家的网络基础上,他获得了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无法想象的接触机会。

权贵们邀请他参加他们的新年庆典以及在军营里举行的聚会——在今天的北京,外国人几乎无缘体验这样的活动;不久后,Garnaut便开始爆料关于北京精英的商业纠葛与政治活动。

“他写出非常有来源的故事,”曾在北京的《纽约时报》的中国记者Chris Buckley说道,“他对比我更有高层联系,他给关注他报道的人提供了更了解党的内部矛盾和权贵家族角色的视角。”

当时在大赦国际工作的Sophie Richardson频繁与Garnaut沟通,她说他报道的风格与其他记者截然不同。“John从来不会仅仅问我觉得怎样。”

“我总是想知道我们是如何得知这些情况的,”她说。“起初几次我都有些惊讶,因为我并不经常被人这样问过。”

“我把这视为一种好奇心的表现,但我认为他也是一位十分细致的思考者。他像搭积木一样构建论点。”

帮助Garnaut构建这些论点的学者之一是华伦·孙(Warren Sun),他是一位台湾人,中国政治史学者,曾帮助Garnaut融入众多积极的改革派圈子。在2012年,孙带着Garnaut拜访了毛泽东的私人秘书李锐——这位成为了党的显著批评者的前官员。

在晚期1990年代,孙与他合著了一本关于林彪的书,书中对林彪的历史阐述与政府官方说法格格不入。

尽管中国官方叙述声称林彪在坠机前发动了一场政变,但林在一生中对毛始终如一的依附无疑让他留下了与毛相同的形象。

Garnaut感谢孙帮助他更批判性地看待西方学术共识和中共叙事,无论在毛时代还是当今。

“传播两条线斗争或者其他权力斗争的故事,常常有助于解释领导人屡屡严打的原因,要是能够说‘他们先来动手’就更容易了。”

“与其说这是领导人为了寻求外部利益方理解的简单宣言,不如说某种时候确实是在愿意进行改良的理念之间插入了一个有用的信号。”

他对权力斗争的讲述有时助长了对改革者与强硬派间的神话,有利于赋予中国领导者更大的战略决策空间。

2010年,Garnaut开始频繁在重庆进行报道,特别关注一位政治家——贺卫方,他是一位具有魅力与冒险精神的权贵,曾担任该市党委书记。

贺成为习近平的主要竞争者之一,直到他妻子因被指控杀害英国商人而被捕,贺则因贪污被判无期徒刑,随之沦落到人生的低谷。

2012年,Garnaut关于贺的政坛崛起和陨落的书出版,而这一经历使他更加意识到权贵们对其父辈意识形态工程的忠诚。“贺与习近平相比较,不仅有令人瞩目的家族历史,”他告诉我,“他们在各自不同的方式中,都是中国未来的守护者。”

“他们自认为是革命的继承者,”他补充道,“并且对意识形态的承诺在某种程度上定义了他们作为中国未来领导者的地位。”

2013年9月26日,John Garnaut因其对中国领导人换届的报道与贺的相关报道,获得了洛伊研究所媒体奖。

2015年底,几乎没有人预期马尔科姆·特恩布尔(Malcolm Turnbull)当选澳大利亚总理后会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

这位前罗德奖学金生的商界成功者在担任总理后的首要工作之一是完成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从而加深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在谈到这份协议时,特恩布尔曾表示:“我们无法想象现代澳大利亚没有中国人民、文化和繁荣的贡献。”

但特恩布尔上任没多久,就致电Garnaut,称希望对他的中国干预活动进行关注并希望他加入其团队,担任高级媒体顾问。

“当他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说,‘好吧,在这个时刻,你抓住了我脆弱的时机’,”Garnaut回忆道。

特恩布尔的电话打来时,Garnaut刚因一则有关华裔商人与美国的一宗贿赂案有关联的报道而被起诉,几乎是不愿意负责。因此,他在接到特恩布尔的邀请时,出于对媒体组织支持他所报出的敏感与高风险故事的质疑,他申请到堪培拉工作。

不久后,正当对外界干预活动的质疑声渐起,2016年,授权他进一步挖掘外部干预的特恩布尔则认可相关报道的时机,强调,Garnaut显然可以将各类别领域的信息整合,进行钩沉。

“来自很多不同来源与机构的信息将会相提并论,我想他是一个较适合的人选来整合这些信息并负责撰写这份报告。”

特恩布尔如此表示,他称赞Garnaut是一位“极其聪明的人,同时也非常高大和英俊。”

当Garnaut开始汇总材料时,他很快意识到,他所掌握的信息将重新界定澳大利亚与其最大贸易伙伴的关系,情形毫无二致,类似于他父亲的“Garnaut报告”。

“当我们获得多个机构的支持时,逐渐显露了我所看到的公开信息是如何与实质情报相符的,我便意识到这一项目已经从学术分析增至对于澳大利亚在全球的位置的潜在根本转变。”

他于2017年4月完成了这份报告,并于6月提交给了澳大利亚内阁,尽管该报告仍然被列为机密,但其中的建议为反对外国干预立法提供了参考,逐渐进入公共讨论。

当时的外交部长顾问约翰·李表示,这份报告“改变了国家的对话”。

“多数澳大利亚人并不关注外部政策,他们关注的是自己的国家。”

“而Garnaut的报告恰恰是关于一个外国敌对势力正在我们国家中做的事情。这促使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中国共产党的工作。”

Garnaut很快在提交报告后离开了政府职务,八月时,他在满是澳大利亚政府官员的会议上发表了极具影响力的“灵魂工程师”演讲。

约瑟夫·斯大林曾称作家为“人灵魂的工程师”,而Garnaut在演讲中详细介绍了包括毛与习在内的中国统治者如何采用这一“伟大的极权隐喻”,通过艺术、文学和任何国家话语来服务于更广泛的政治使命。

“我们的挑战在于,习近平对意识形态的全面控制不仅仅止步于中国的边界,”他警告道,“这种意识形态致力于通过中国学生、游客、移民和尤为重要的金流携带出去。”

他的发言在澳大利亚政界引发了强烈共鸣。特恩布尔的广泛反外来干预立法包——新增38项犯罪,并落实外来游说登记以及扩大间谍的定义——在2018年6月得到通过。

就在两个月后,在特朗普进行这一行动的前一年,特恩布尔亦禁止华为及中兴为其电信网络提供配备。

特恩布尔说,“现实是,我们正在回应中国共产党立场的转变,”

“习近平的外交政策逐渐变得更加积极,日益具有嘴硬性且更加具有威胁性……如果你让自己屈服于恶霸,最终你只会迎来更多霸凌。”

虽然新法案针对所有外部干预,而不仅仅限于中国,但中国政府对此并不高兴。

中国驻堪培拉大使馆发表声明,称对外国干预的指责是“凭空捏造且充满冷战思维”的言论。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的一篇社论首次创造了“Garnaut效应”这一词汇,形容这一新的“日益紧张的局势”。

的确,Garnaut因此受到不少责难。

根据《悉尼晨报》的报道,Garnaut和他的家人在此期间遭到中方人员的跟踪与骚扰。

他的朋友在中国也遭遇麻烦:悉尼科技大学的中国研究教授冯崇义(Feng Chongyi)在2017年在广州被拘留几天,“他们整整一天都在问我与John Garnaut的关系。”

在Garnaut的帮助下,以及一些后续的外交斡旋,冯崇义最终获释并离开了中国。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的一些批评者认为这些新法律过于宽泛,可能会导致民主权利的削弱,并使澳大利亚的华裔人口受到偏见。(华裔在澳大利亚人口中超过5%。)

曾在2012至2013年担任外交部长的澳大利亚政客鲍勃·卡尔(Bob Carr)在推特上写道:“没有谁像记者、公共服务人员约翰·Garnaut一样,使2017年的中国恐慌更加严重。”

“在进行政策时,有些事情会让你孤立。”

“当你位于前沿时,你就会被反击。”

为此在当时的政策与决策环境加大了压力,曾与Garnaut合作于政府工作的澳大利亚著名分析师亚历克斯·朱斯基(Alex Joske)表示,“在Garnaut看来,特别艰难。”

“在很长一段时间,试图让民众认同‘外国干预’问题,其他人士不断质疑该议题,乃至对彼此间的关系进行构建,最终对Garnaut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

当被问及在这样的前沿是否感到有压力时,Garnaut说他并不在乎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冲突仿佛总是会找上我,”他补充说,“但这不是我的选择,我宁愿进行一次安静而有趣的对话,而不是与任何人展开争吵。”

尽管他造成了这些对抗,随着“Garnaut效应”的延续,反而令人预料。但无论特恩布尔或其他澳大利亚领袖如何继续无声或明言,他们都开始定调将要面对的挑战。

在特恩布尔期间,正当中国对疫情的公开质疑声日益陡增,特恩布尔的继任者斯科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呼吁独立调查Covid-19的起源。

随着中国采取经济报复措施,限制了对澳大利亚商品的进口,对于Garnaut的早先警告——即习近平政府的强制行为已经开始施加在其他政府身上——显露出一种令人信服的证据。

“那时,John所持的观点严重争议。”

“不过时光流转,时至今日,他的看法已成为澳大利亚乃至很多其他国家对华政策的基础。”

而与其说没有任何国家比美国更为显著。

在2017年7月,Garnaut前往华盛顿,与Pottinger安排了一个只有30分钟的会议,但在最后的一个星期五会上,这场会议延长到了三小时。

最后,当他们告别时,Pottinger邀请Garnaut到自己家中共进早餐,继续谈论有关国家的事务,蓝莓煎饼成为两人会谈的主角。

两位猜想对方的政治经验与商业脉络的探讨皆愈加深入。Pottinger与Garnaut迅速意识到彼此之间存在于心灵的共鸣。

Pottinger也是一位政府官员的儿子,他的父亲John Stanley Pottinger在尼克松与福特政府期间负责司法部的公民权利部;他在北京与香港这两座城市的记者工作期间也曾有过经历。

Pottinger的工作经历始于海军陆战队,整整为营服役五年,每次执行三次现场战斗的任务。而在最近一次的前线部署中,他与时任国家安全顾问的一位将军密切合作,把Pottinger拉入特朗普政府任职。

正如Pottinger所描述,两人逐渐培养起共鸣,分享着对于中国的经验,以及从开放与封闭当中获得的信息。

“我们逐步比较汇聚的资料,横向细致阐述了习近平的雄心,以及他通过手段来推动中国影响力的努力。”

他们的联系在此后无形中为西方与中国之间日益恶化的关系奠定了基础。自此,随着美国对中国制裁措施的展开,美国发现自己开启了对中国的经济战。

在特朗普的任期内,特朗普持续对中国施加出口限制与禁令,华盛顿正在新增对中国公司的制裁并关闭中国驻休斯顿的领事馆。就在特朗普下台的第二天,国务卿迈克·蓬佩奥宣称中国政府在新疆犯下了种族灭绝。

“有一种至关重要的叙事,认为‘美国的主导地位,必然会随之而来,澳大利亚紧随其后。’但在这种情况下,这显然并非如此。”

美国驻堪培拉大使馆的代理大使詹姆斯·卡鲁索(James Carouso)曾表示:“这是一次交流,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澳大利亚的主导。”

2019年,Garnaut开始追求咨询方面的工作,并将自己的分析报告发给Pottinger,这些报告涵盖了中国对数字货币的追求。

与此同时,他也在将Pottinger加入Garnaut Global的想法付诸实践,这一要求在特朗普竞选失败后变为现实。(Pottinger在2021年1月6日国会遭袭后辞职,数周后加入Garnaut。)

Pottinger是一位更为熟练的管理者,担任CEO,普遍在外旅行之际则远程办公,顾客大多是对冲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

Garnaut Global客户以费用形式付费,Garnaut对此没有透露具体费用,他显示出不仅为时事撰写短期报告,还提供较为深入的调查分析,以便于单一客户适应各自需求。

Garnaut表示,公司在逐渐为全球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如技术公司,提供服务,且能量身定制针对特定公司或行业的服务。

这两人在个性上形成强有力的合作关系,部分因为他们的不同。

Garnaut害羞而温文尔雅;而Pottinger则展现出军方训练带来的外向风格,能有效团结团队。

“对中国政治的需求分析将使人存有市场规避之道,而对国会工作产生的外部影响起到极大的帮助。”

正如Bedford所言:“他们覆盖了中国政治,解读监管,强调KPI的价值,十分独特,在全球几乎无人可比。”

Garnaut Global的研究总监是Matthew Johnson,CCP历史学者,他与Garnaut相识是因为与Garnaut的兄弟是在牛津大学共用办公室而结识的。

其他核心团队成员包括David Feith,他是《华尔街日报》驻香港前撰稿人,后在特朗普政府期间担任国务卿任命的官员。(Feith还是乔治·W·布什时代国防部官员道格·费斯的儿子,被认为是伊拉克战争的策划者。)

2023年1月,前美国情报官员阿米·巴焦(Ami Bagia)加入,带来过往经验,为公司提供“温和的维护”,包括将编辑过程依照总统的日常简报,确保稳妥高效。

Bagia表示,“我一直是有些偏执的。”

“作为一个团体,我们尽可能小心。”

尽管团队成员星光璀璨,但许多Garnaut Global的客户仍坚定认为,正是Garnaut本人值得支付会员费。一位金融行业客户发言称:“虽然“其他公司提供海量的分析,但Garnaut更像是飞弹。”

Garnaut对应对中国的统治有极强的解读能力,他运用历史、个人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内部信息,解读执政党的工作特征。

他称这通常被商业界漫不经心或低估的能力:“无论在生意或金融领域非常常见,也在政府系统第一时间接收到的问题探究得以得到实现。”

“这并非一种教条式的框架,“我们只认为这是一种起点。”

“换句话说,他可能会有所偏差,但如果你不理解他的框架,便在暴风雨中孤掌难鸣。”

当我于3月与Garnaut见面时,此时中国政府正逐步放开封锁政策,试图促使经济回流,这是双方均同意的共识。

然而在我们彼此快要碰杯的时间点,Garnaut提到了“先破旧立新”这一概念,表明中国领导人的表态,习近平似乎希望在摧毁旧经济基础之前,建立新的经济模式,例如电动车和半导体。

他表示:“习已经转变了,开始减轻过去三年对经济的重压,其政策空间逐渐放宽以稳定形势。关键在于看他的行动如何在探讨中体现。”

Garnaut Global坚持认为,通过逐字逐句阅读的方式,将揭示CCP文本的潜在信息,并运用其对习近平意识形态架构的理解,进而做出深远的解读。

“我们对他的框架并不教条式的追逐,”Pottinger说。“简而言之,[习近平]可以偏离他自己的框架,但假如你不了解他的框架,便会在波涛汹涌中迷失。”

一些评论人士则警告,这种分析方式可能会低估中国官僚政策决策的复杂性、混乱性和复杂性。

Bishop提到,这一辩题被称为“中国观察中的圣战”。

他说:“密切关注文本分析确实是一种陷阱,但仅仅忽略它也令人担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那些将其视为权威材料的人,Garnaut无疑仍是“值得关注的信使”。

Buckley表示,Garnaut之所以能看清其中本质,是因为比其他人更早意识到习近平的专横与鲁莽的发展。“他绝非只是对外放出强硬姿态以树立声誉。”

但他也补充道:“挑战在于,习近平也有模糊和务实的策略,对他所提到的意识形态的转化不是件易事。”

随着美国政界对华言辞升级,正如Garnaut所分析的,中国政策的这条“脊_ray”正逐渐增强。当我们在3月相遇时,众议院刚刚通过了一项法案,由漫画家加拉赫(Gallagher)赞助,强迫字节跳动出售其社交媒体平台,或者面临美国的封禁。此时,对TikTok的风险与威胁仍在大众眼中显得模糊与理想化。

而Garnaut似乎在这一法案结果引起了兴奋与期待,称“我认为一个问题在于,诸如TikTok这样的平台高度渗透到了所有国家,需食言用来塑造国际话语权。”

这是一个“闭环”的时刻,让Garnaut感到这一情节的回归——他曾在过去对中国的影响力活动与干涉深有体会,认为这些担忧依然影响非洲和中国等国家的边缘政策。

他表示:“问题在于,美国政治体制是否会:A)找到政治意愿,B)找到执行的方式。”

“过去一年中,答案看起来都是不。“

“但看到这项法案获得进展的机会确实很惊人。”

在此之前的交谈中,Garnaut曾表示他希望放慢脚步——一边建立公司,一边建立分析范式,“这真的需要大量精力”。

然而,当他心情昂然地喝下第二杯啤酒,谈论慢下来的意义时,很明显他在设想他自己的再创新,即其“打破旧有,迎接新生”。

“看呢,输入与输出总是存在。”

他解释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在聚焦输出,如今我开始逐步向更广泛的方向看,也因此将为下一轮输出提供养分,无论是关注技术发展的新思路,还是对发展中世界的政治地缘进行探讨。”

“是时候给自己拓宽视野了。”

He Ping

He Ping is an environment reporter with a passion for sustainability and a dedication to environmental advocacy. His reporting on ecological issues is both informative and inspiring, encouraging readers to engage with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efforts. He Ping's work highlights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global communities and the shared responsibility for our planet's health.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