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印尼新政府的挑战:南海局势的再思考

图片源于:https://www.aspistrategist.org.au/trick-or-treat-china-comes-a-knocking-at-indonesias-front-door/

中国正在对普拉博沃·苏比安托的新政府进行测试,三艘中国海警船连续侵入印尼的专属海洋管辖区——第一个事件发生在新总统就职当天。

雅加达迫切需要重新校准其南海外交,并重新审视其对中国的基本假设。中国向南的举动也提醒堪培拉,其与北京之间所谓的双边“稳定”追求与中国的战略意图无关。

这些侵入事件不仅是对普拉博沃勇气的考验,更是有力证据表明,普拉博沃的前任佐科·维多多所采取的优先经济、基于中立的外交应对理念,未能抑制中国在南海最南端的海洋扩张。中国明确表示对包括印尼大陆架和围绕纳土纳群岛的专属经济区在内的所有海域及海床资源宣称拥有主权。

尽管雅加达长期以来官方立场认为与中国不存在管辖权争议,认为中国的“九段线”声索缺乏法律依据。然而,在普拉博沃的领导下,印尼的海事当局似乎正在更为透明地处理中国在纳土纳群岛附近的活动,迅速发布中方海警对印尼船只的挑战的视频和音频。

如果雅加达认为它已与北京取得了外交上的调和,尽管在南海存在分歧,那么中国领导层显然有着其他的想法。一位突出的印尼分析人士指出,由于马尼拉的外交政策与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整体和非对抗的对华方式不一致,导致了菲律宾与中国关系的恶化。事实上,中国在纳土纳群岛附近的侵入应促使雅加达质疑其对中国、东盟及南海的外交设定。前任印尼政府未能在外交上支持菲律宾,只是使中国的分化和征服战术变得更加猖獗,而这种情况现在正在印尼的海上门口显现出来。

在维多多的领导下,雅加达将经济利益置于与北京的关系之上,促使中国成为印尼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印尼依然参与东盟与中国在南海行为准则的棘手谈判,但并未真正投入精力,导致该进程在东盟主席的轮换中漫无目的地漂流,削弱了整个组织的集体决心。

印尼现在必须补救,全面支持这些谈判,以确保达成有意义的结果,或者如果北京继续拖延,就终止谈判。与此同时,雅加达还应在东南亚内部为菲律宾争取外交支持,作为一个同为东盟创始成员的国家,面临明显外部威胁,正如印尼在1980年代对泰国所做的那样。东南亚的集体安全必须高于任何单一成员的经济利益,符合东盟的基础精神和外交目的。

不幸的是,中国已经收到了消息,东南亚可以通过双边合作轻易地分裂,并利用其相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更大影响力。马来西亚在安瓦尔·易卜拉欣总理领导下对中国的顺从立场,进一步激发了北京的信心,使其认为可以轻易将东盟分而治之。

中国的一个后续目标是说服印尼“妥善处理海洋问题”,这取决于双方关系的更广泛因素。雅加达应该对中国的恶意意图保持警惕,包括对话的提议,而是应加大在行为准则谈判中的努力。如此,印尼将重返其在东盟中“居于幕后”传统的领导角色。

印尼必须在菲律宾和越南面临中国侵略时大声支持他们。雅加达应优先努力与越南达成专属经济区边界协议,建立在印尼与菲律宾成功的海洋边界划定基础之上。这将使得北京更难以利用东南亚沿海国家之间的分歧。普拉博沃决定向菲律宾派遣军事资产,作为东盟四国灾后救援使命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值得赞赏的团结与善意的信号。

中国可能正当地感觉到,东南亚整体正向其倾斜,而菲律宾在东盟中似乎处于孤立状态。然而,挑衅印尼永远不是一个明智的战略。通过如此强势地挑战印尼,中国暴露了其傲慢。

普拉博沃可能是一个变幻莫测的人物,但他不太可能轻易妥协。印尼、菲律宾和越南之间的合作轴心仍可以阻碍北京在南海的主导地位。然而,雅加达必须从第一原则出发,清晰地认识到中国的战略意图。

澳大利亚也应当注意到。尽管在维多多任内受到多年的宽待,北京对印尼海洋主权的直接挑战,使得堪培拉所称的与中国“稳定”的意义变得模糊不清。

北京的战略行为仍然对澳大利亚在直接区域内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中国正逐步向南推进,而澳大利亚政府似乎却沉迷于龙虾和葡萄酒的出口问题。

Zhao Qian

Zhao Qian is a business journalist with an exceptional ability to identify and report on economic trends that shape the marketplace. His insightful coverage of the business world offers a glimpse into the economic dynamics that influence the Chinese-Australian community. Zhao's reporting is not only informative but also serves as a catalyst for discussions on economic policy and business ethics.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