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外交:中澳关系的新动向

图片源于:https://www.uwa.edu.au/news/article/2024/june/chinas-long-history-of-panda-diplomacy

在周日的阿德莱德动物园访问中,中国总理李强宣布将向澳大利亚赠送两只“同样美丽、活泼、可爱且年轻”的熊猫,以取代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返回中国的王王和福妮,这对熊猫在阿德莱德生活了15年。

熊猫的赠送一直是中国外交的一部分。但这种独特的中国软实力方式究竟是什么?它为何有效?又会对中澳关系产生多大的影响呢?

自 Mao 以来的熊猫外交

中国的熊猫外交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新成立的共产党政权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开始向社会主义盟友赠送熊猫,以加强意识形态联系,促进外交善意。

1957年,中国的第一对熊猫“使者”平平和奇奇抵达苏联,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

1972年是一个转折点。在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历史性的北京访问后,两只熊猫玲玲和兴兴被赠送给美国。这一举动象征着中国外交政策向与西方国家接触和缓解冷战紧张局势的战略转变。

同年,日本在与中国正常化外交关系后,也收到两只熊猫康康和兰兰。

到了1984年,在邓小平的领导下,熊猫外交从直接赠送转变为长期租借,体现了中国市场导向的经济改革。

这种租赁模式允许熊猫以每年一般在50万美元到100万美元(约合75.5万到150万澳元)的高额费用被租借,而这些收入通常用于中国的保护工作。这些协议也通常会触发关于熊猫保护的联合研究项目,促进科学合作与外交关系。

阿德莱德的王王和福妮是南半球唯一的两只大熊猫,2009年以这种协议来到澳大利亚。

在现任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领导下,熊猫外交已被定期用作象征中国愿意加强与其他国家双边关系的方式。

例如,2014年,马来西亚收到两只熊猫,以纪念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40周年。同样,2017年,两只熊猫被送到印度尼西亚,以庆祝两国关系60周年。

2017年,向德国提供的两只熊猫的借出也与习近平访问柏林相吻合。他和时任德国总理的安默尔出席了柏林动物园熊猫园的开幕仪式。

即使在美国与中国的最近紧张关系中,熊猫外交也未受到干扰。去年,美国从华盛顿史密森动物园归还了三只熊猫——天天、梅香和他们的美国出生的儿子小奇迹(寓意“小奇迹”)。但习近平表示,新的两只大熊猫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替代它们,称它们为“中国与美国人民之间友谊的使者”。

为什么选择熊猫?以及面临的挑战

如果尚不明显,熊猫是可爱而富有魅力的。由于其温和的性情,熊猫被视为和平与友谊的象征。

但熊猫不仅仅是因其魅力而受到关注。它们在野外只分布在中国的四川省,却拥有全球吸引力。熊猫长期以来吸引全球对濒危和脆弱物种的关注,将气候变化等问题凸显出来。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标志中正是熊猫,进一步展示了其作为保护运动全球象征的吸引力。

尽管熊猫作为大使有效,但在圈养环境中繁殖却非常困难,繁殖窗口狭窄且需求复杂。比如,王王和福妮在阿德莱德动物园就未能成功繁殖,尽管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

另一个挑战是,熊猫可能对东道国施加相当大的财政压力,以满足其护理的严格要求。

这引发了资金是否应该用于其他更需要财力支持的项目的质疑。

李强的熊猫外交在澳大利亚会取得多大成功?

李强访问阿德莱德动物园——他在澳大利亚访过程中第一站,象征着中国愿意稳定和改善与澳大利亚的关系。

他对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在去年11月访问中国时呼吁熊猫继续留在澳大利亚的回应,代表了在两国关系经历多年的冷淡后,意义重大的外交举措。

美国的一项实证研究显示,熊猫外交在建立对中国文化、人民和政府的积极态度方面相对有效。

然而,熊猫能做的也有限。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尽管过去一年中中澳外交关系有所改善,澳大利亚人仍然对中国政府持谨慎态度。

同时,预计一些重大的挑战将继续测试中澳关系,例如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安全联盟、中国裔澳大利亚作家杨恒均的监禁以及中澳军队之间的最近对抗。

因此一些评论员警告阿尔巴尼斯,不应让李强的访华成为中国的“宣传盛宴”。

最终,任何双边关系成功的真正衡量标准在于双方的政策变化和相互信任,而不仅仅是熊猫外交的象征意义。

Zhao Qian

Zhao Qian is a business journalist with an exceptional ability to identify and report on economic trends that shape the marketplace. His insightful coverage of the business world offers a glimpse into the economic dynamics that influence the Chinese-Australian community. Zhao's reporting is not only informative but also serves as a catalyst for discussions on economic policy and business ethics.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