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9464107/Gold-coast-barbershop-defends-sign-shopfront-blaming-China-virus-reduced-opening-hours.html
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的黄金海岸,Nerang的一家美发店主人克里斯·曼宁(Chris Manning)因在店前张贴标语,指责“新冠病毒”导致店铺营业时间减少而备受争议。
曼宁表示,他不后悔在店铺前张贴这一信息,并对批评他的人进行了反击。
他告诉《每日邮报》澳大利亚,自己并非种族主义者,这个标语只是反映了他的“幽默感”。
“我的顾客们当然对此感到开心,”他表示。
“人们打电话来感谢我这么做。”
曼宁还提到,周围的商店有很多亚洲商家,他与他们相处得很好。
他表示,贴出这一标语是回应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不再将冠状病毒称为“中国病毒”的报道,拜登曾在推特上表示:“言语有后果。那就是冠状病毒。结束。”
然而,反种族主义活动家Erin Wen Ai Chew指出,使用“中国病毒”这个词是有问题的。
她表示:“当这个词被使用时,会引发针对被认为有中国背景的亚裔澳大利亚人的种族反击。”
Chew女士是“亚裔澳大利亚联盟”(Asian Australian Alliance)的创始人,该组织去年四月启动了一项针对种族歧视的报告工具,已记录了515起事件,其中包括“中华病毒”和“中国病毒”在公众场合对人们大喊的事件。
“使用这些激发种族主义和仇恨的词语,并不意味着阻碍言论自由或是政治正确,而是意识到限制并不激发仇恨,”她说。
“曼宁先生可能从未经历过、也不会经历种族歧视,因此他很容易为自己的无知辩解。”
在悉尼的Beaconsfield市区发现了“滚回中国(F**k Off Back to China)”的字样,此类事件并不罕见。
自大流行以来,澳大利亚针对亚裔的种族攻击有所上升。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四分之三的亚裔澳大利亚人自新冠疫情以来经历过种族歧视。
越南裔澳大利亚作家艾莉莎·何(Alyssa Ho)本月早些时候对在悉尼内城区混凝土人行道上刻下的种族主义信息感到愤慨。
今年三月,西澳大利亚一对年轻的孕妇夫妇在等待超声波时被叫做n*ps和g**ks。
在墨尔本,两名国际学生遭遇种族攻击,而在悉尼,两个姐妹被吐口水并被告知她们传播新冠病毒。
作家艾莉莎·何与她的Instagram粉丝分享了这一种族歧视的照片。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2020年,84.5%的亚洲背景的澳大利亚人报告遭遇与新冠相关的歧视。
“我们知道,遗憾的是,许多亚裔澳大利亚人仍然面临并经历着每天的歧视,”调查主任Mr Jieh-Yung Lo说。
“在我们去年的调查中,大约15%的澳大利亚人自我认同为亚裔澳大利亚人。研究表明,亚裔澳大利亚人在我们社会和国家的成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他们成为我们社会多年来的支柱。我们必须做得更好;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新南威尔士州反歧视机构表示,今年1月至4月间共收到241起投诉,其中62起涉及种族问题。
投诉原因包括在公共场合受到侮辱、被吐口水、因戴口罩而受到骚扰,以及车窗被砸。
在美国,亚裔女性遭受的谋杀和攻击案件有所增加,据信这些事件都是出于种族动机。
美国的歧视报告论坛“Stop AAPI Hate”在过去一年中记录了近4000起针对亚裔的种族攻击事件,受害者多为女性,尤其是老年女性。
这些事件包括在亚特兰大导致六名亚裔女性遇难的谋杀案,以及多起记录在视频中的对女性的残暴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