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的挑战与机遇:澳大利亚的现实与全球视野

图片源于:https://theconversation.com/if-australia-wants-to-fast-track-100-renewables-it-must-learn-from-europes-risky-path-237974

尽管几十年来一直在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增长,澳大利亚仍然过于依赖煤炭和天然气发电站。

问题不在于我们生成清洁能源的能力,而是在于此之后发生的事情。

主要障碍包括需要建设10,000公里的新输电线路,以连接乡村的可再生能源农场与城市消费者。

另一个常被提及的原因是需要储存可再生能源,以便在需要时能够抽用。

因此,澳大利亚能源市场运营商认为,大规模储存的作用非常重要,必须与灵活的天然气作为备用电源相结合。

去年,澳大利亚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实际上有所下降。

放缓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些是局部因素,例如农村社区反对新的输电线路、需要计划和环境批准以及新法规的制定速度慢。

还有一些是全球因素,例如对工程师和电工、清洁技术和原材料的竞争加剧。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人们对变化缓慢的挫败感将会加剧。

但是,当我们环顾世界时,会看到许多国家面临类似的挑战。

在欧洲联盟,输电线路的延误绝非澳大利亚独有。

国际能源署的数据表明,在欧洲和美国,建设新的电力网络资产平均需要十年。

2022年,欧盟推出了明确旨在加快清洁能源转型的法律,快速批准可再生能源、网络投资和储存资产的许可证。

这些投资在法律声称上是公利的……在个案中平衡法律利益时。

也就是说,当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地方社区和环境)的利益与清洁能源计划发生冲突时,清洁能源优先。

德国进一步采取了国内法律,旨在进一步简化规划和批准程序,优先考虑能源转型项目而不是竞争利益。

这些变化结合了为参与清洁能源项目的社区提供的财政激励。

这是一条风险之路。

欧洲领导人选择加快摆脱化石燃料的步伐,冒着激怒地方社区的风险。

在6月的欧盟选举中,民粹主义者获得席位,环保党却失去了席位,这一反对势头的规模成为显而易见的。

在美国,2022年美国政府通过了一项名为《通货膨胀削减法》的重大绿色立法。

美国的做法不是引入更多的规章,而是通过绿色刺激来推动,向投资于绿色制造、电动汽车、储能等公司的公司提供6000亿美元的补助和税收抵免。

到目前为止,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但资金并不是一切——新的输电线路至关重要,这意味着需要获得批准、进行规划、确保土地走廊等。

今年,美国能源部发布了新规则,将所有联邦批准整合为一个项目,以加速跨州输电线路的建设。

澳大利亚可以借鉴这一做法。

政府的《澳大利亚制造的未来政策包》受到美国绿色刺激的启发,但规模较小。

美国的例子向我们展示, 这些激励措施是有效的——特别是在大规模时。

美国式的简化和批准整合可以解决来自州和联邦交错批准的延误。

支持地方绿色制造业可以创造就业,这反过来也鼓励社区的支持。

在中国,尽管澳大利亚的清洁能源推动陷入低迷且排放水平停滞不前,但中国令人震惊的清洁能源推动开始取得成效。

作为全球最大的排放国,中国的排放量五年前就开始下降,远远超出政府自己的目标。

他们通过在沙漠上铺设太阳能板、建设巨大的海上风电场、推出快速铁路、建设水电站,从而迅速推广电动车辆。

2012年,中国的太阳能和风能容量分别为3.4吉瓦和61吉瓦。

到2023年,这一数字上升到610吉瓦和441吉瓦。

中国还占领了可再生能源技术市场,并迅速向电动车辆领域推进。

当然,中国的政府拥有更少的制约和更严格的控制,对社区和媒体具有强大的控制能力。

我们并不常看到社区付出的成本。

中国还灵活运用工业政策,政府与工业界伙伴关系紧密。

实际上,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和其他西方国家的绿色推动都受到中国模式的启发。

中国的前景依旧漫长。

但考虑到其对能源密集型制造业的依赖,中国领导人能够阻止排放持续增长,这已是值得赞叹的成就。

加速转型是有代价的。

这些例子表明加速能源转型是可能的,但往往伴随有成本。

这些成本可以是货币上的,比如当政府将资金导向绿色刺激而非其他领域时。

但它们也可以是社会上的,可能会以社区支持或当地环境健康为代价。

这都是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所伴随的特性。

虽然澳大利亚政府可以像欧盟一样将气候行动置于首位,但可能会面临社区和政治的反弹。

长期的进展意味着需要努力争取地方支持。

例如,维多利亚州的新输电投资框架早期就把社区放到前面,强调他们的角色以及他们将获得的利益。

是的,这种做法可能会减缓风力涡轮机的建设和太阳能的铺设速度。

但这也可能确保公众长期的支持。

没有人说向绿色能源的转型会是容易的。

只说这是必要的,有价值的——也是可能的。

Ma Lin

Ma Lin is a sports journalist with an infectious enthusiasm for the world of sports. His coverage extends beyond the play-by-play to delve into the personal journeys of athletes and the broader impact of sports on society. Ma's vivid reporting captures the excitement of the game while fostering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the role of sports in cultural exchange.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