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南极建立新的科研站,国际关系紧张加剧

图片源于:https://www.abc.net.au/news/2024-08-18/antarctica-china-qinling-station-australia-is-concerned/104220114

去年底,中国电视台播出了一段引人注目的视频。

视频展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小型建筑,四周是冰冻的苔原,这座建筑位于南极罗斯海的无名岛沿海。

画面逐渐拉近,显示出一座现代化的建筑,似乎像是一座冰封度假村,配有海洋景观和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木制家具。

在外面的温度低于零下40摄氏度的情况下,绝缘的供暖系统保持着室内的温暖。

这座建筑可以容纳约80名常驻居民。

其中一位居民, 朱赫,在网上的视频中提到房间的空间非常小。

“这是我们的夏季宿舍,空间相对紧凑,”他说道,语气略显干涩。

在他讲话的背景中,播放着一首爱国音乐,这让人不禁怀疑事情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这并不是一座豪华的南极度假村,而是中国的秦岭站。

秦岭站是中国的第五个南极基地,也是第三个能够全年运营的基地。

中国秦岭站的建筑。(新华社视频)

中国的新“宝藏资源库”

中国外交部的王文斌在2月份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的新基地“将有助于促进南极的和平与可持续发展”。

然而,凭借其永久的海、空及陆地能力,中国可能会利用这些能力监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通信,利用北斗导航网络,秦岭站似乎超越了简单的科研站。

秦岭站位于极具战略意义的南极地区——靠近澳大利亚后院、并紧邻美国的麦克默多站。

2009年,中国极地研究所发布的一本长篇研究一书将南极描述为“全球资源的宝藏库”。

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迅速在南极投资,力求追赶西方国家,清楚地意识到南极的重要性,这里不仅富含鱼类资源,还有能源。

中国秦岭站可获得潜在数千亿吨的天然气和石油,这些资源被认为埋藏在南极及南冰洋之下。

而本站也有潜力成为许多人所认为的北京日益战略性计划的一部分,旨在成为全球的极地强国。

南极水域还承载着数百条航运航道,根据剑桥大学2018年的研究,这进一步强调了南极影响力与全球权力投射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南极的研究站数量日益增加,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积极发展的体现,因为这显示出对南极科学日益增加的关注,以及希望参与南极事务的国家,”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国防军学院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教授雪莉·斯科特表示。

另一方面,斯科特表示,中国明确表示希望其活动不受到限制,特别是在南极区域的资源开发方面。

“例如,它对开发新的保护海洋区并不热衷,”她说。

秦岭是中国在无名岛的新站点(阿布新闻:埃尔温·热兰丁)

澳大利亚的担忧

已经有证据表明,中国不仅向南极派遣科学家,澳大利亚的情报机构越来越感到担忧。

来自澳大利亚信号局(ASD)的消息来源指出,中国的南极基地可以用作强大卫星和雷达系统的平台。

澳大利亚情报机构了解到,中国人民解放军(PLA)人员之前曾参与北京的南极计划,但其存在并未被报告,这一行为违反了1959年制定的南极条约。

该条约是一个开创性的法律协议,旨在实现南极的非军事化,将南极划分为不同区域,并确立国家在南极活动的条款。

南极条约最初由1957和1958年在该地区进行活动的12个国家签署,1961年生效,目前已有57个签署国,包括中国。

(阿布新闻)

但中国是在以条约的精神运作吗?

2008年,六名解放军人员被派往中山站,负责建立一个高频雷达站。

这些雷达站足够强大,可以屏蔽经过南极地区的美国卫星。

2013年,中国的南极考察中还包括一位PLA卫星专家,安装了新的北斗二号GPS系统,这些系统利用先进的全球定位技术。

斯科特表示,虽然南极条约体系一直是维护和平和南极非军事化的重要机制,但任何大国的资源争夺都可能削弱其目的。

“南极目前受南极条约体系管辖,但支撑该体系的是关于对该地区主权声索的协议,”她说。

中国并非孤军作战

然而,中国并不是唯一有意获取南极资源的国家。

“认为只有中国对获取那些资源感兴趣是没有帮助的,”斯科特说。

全球大国长久以来一直在南极争夺主导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十年内,美国和已经是苏联的国家开始关注控制南极。

这一目标并不容易,早在1912年,英国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就以其名为证。

斯科特在1910至1912年间领导了英国的第二次南极探险,试图赶上挪威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阿蒙森于1911年12月14日成为第一位到达南极的人。

在这一张照片拍摄后不久,斯科特和他的团队全部遇难。

斯科特及其团队试图追赶阿蒙森的步伐,最终却用生命换来了对于科学名义下帝国竞争的警示。

到1945年,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竞争新时代已经开始,历史学家理查德·奥韦里在其《鲜血与废墟》中指出。

解密的美国文件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中期,揭示了西方对南极的态度变化。

早在1957年,美国就已考虑到南极可能成为未来的战场。

名为《南极作战计划》的文件揭示出美国针对南极永久科学基地的秘密计划。

文件摘录显示,美国战略意在便于其和盟友对南极自然资源的进入,而这些基地被视为“美国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与友好国家获得南极自然资源的进入。”永久的美国科学基地也被视为“以防止美国在南极的权利受到其他国家全年存在的影响”。

美国政府在该地区进行了大量投资。

中央情报局(CIA)进行了详细的军事地理研究,调查海洋学、潮汐、水位、海岸地理,甚至对南极水域的人类生存进行研究。

这些研究最终以133页的CIA报告的形式发表。

这似乎为南极的国家竞争新阶段奠定了基础。

1959年,《南极条约》试图通过强调南极仅可用于和平目的,确保科学研究的自由并维护任何科学观察和结果的自由交流来平息所有这些竞争。

这些条文有效地防止了南极竞争演变为冲突,在冷战高峰期(1945年-1991年)期间,成功地保持了南极大陆的和平。

加载中…

“一个无秩序的丛林”

然而,全球紧张局势从未离开冰冻的大陆。

自2000年以来,美国(及其盟友)以及中国已成为全球的战略竞争者,而在台湾和南海的紧张局势则引发了担忧。

澳大利亚南极部的前任主任菲利普·劳曾警告,自1970年代以来,南极可能成为一个冲突点。

劳认为,如果各国不遵守南极的规则,“那么这将是一个无序的丛林”。

“资源最丰富、资本最多的大国将会直奔南极,去追逐他们的利益,”他说。

中国极地研究所(PRIC)和外交部在写这篇报道时也被联系,然而两者均未对此事发表评论。

Liu Yang

Liu Yang is a political analyst whose incisive commentary and in-depth knowledge of the political sphere have made him a respected figure in journalism. His work provides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policy and governance, offering readers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lication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s. Liu's analytical articles are a staple for those seeking to grasp the nuances of the political landscape.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