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果的命名背后的奇特故事

图片源于:https://www.countrylife.co.uk/food-drink/curious-questions-the-kiwi-fruit-is-from-china-and-is-chinas-national-fruit-so-how-did-it-get-its-new-zealand-inspired-name-266881

马丁·丰揭开了奇异果命名背后的奇特故事。

奇异果以其毛茸茸的浅棕色外皮、明亮的绿色果肉和点缀着微小黑色种子的特点,和热带风味的混合,已从一种稀有的外来水果转变为超市货架上的常见水果。

富含重要的抗氧化剂,含有几乎是橙子两倍的维生素C,并且富含维生素K和E,它成为了现代健康意识时代的一种水果。

它也非常多功能,生吃、搅拌成奶昔或按照中国烹饪的做法做成果酱,都别有一番风味。

奇异果的学名为“猕猴桃”,属于牛肝果属(Actinidia)下的40至60个种类,其中最有可能在商店内见到的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独立成种的A. deliciosa。

在北半球和南半球都能良好生长,奇异果的生产如今已成为大生意,2024年全球市场估计将达到18.9亿美元。

然而,不到一个世纪前,在西方它几乎是一种未知的水果。

它的命运逆转——这是近年来商业农业最伟大的成功故事之一——归功于运气、毅力和市场营销的才能。

尽管名为“奇异果”,但这一水果原产于中国西南的温带森林,因其药用特性而受到重视。

这种水果在12世纪的宋朝首次被书面记载,称为阳桃(Yang tao),意为“阳光的桃子”,它最初是从野外采集而非栽培。

到1597年,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提到它时,称之为“猕猴桃”,即“猕猴果”,这一名称源于猴子对这种水果的偏爱。

1750年代,第一批A. chinensis的标本被耶稣会传教士皮埃尔·勒·谢龙·丹卡维尔(Father Pierre Le Chéron d’Incarville)带到欧洲。

当时,园艺学会的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于1843年至1845年间受命前往中国“收集具有观赏性或实用价值的种子和植物”,他也寄回了一份标本,这些标本被保存在伦敦基尤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 Gardens at Kew)。

然而,直到1886年,欧洲才首次见到A. chinensis的果实,基尤收到的都是用酒精保存的标本。

由于早期的栽培尝试结果不理想,因此这种植物和种子被视为观赏奇品,而非美味的可食用水果。

1900年,植物采集者E.H. Wilson从湖北寄来的A. chinensis种子在英国的主要苗圃公司James Veitch & Sons Ltd发芽,但令人沮丧的是,只结出了雄性植物,因此使得商业化种植的计划受挫。

1904年,由威尔科克斯领事从汉口寄送给美国农业部的种子更为成功,在1910年加州的植物引进试验站培育的藤蔓结出了果实,但它的商业潜力并没有得到实现。

当英国失败、美国错失机会之际,新西兰却蓄势待发。

新西兰女子学校的传教士暨校长玛丽·伊莎贝尔·弗雷泽(Mary Isabel Fraser),从她在宜昌的苏格兰教会使命中获得了一些A. chinensis种子,寄给了怀卡努伊农民亚历山大·阿利森(Alexander Allison)。

他进行了种植,结果藤蔓在1910年首次结出了果实。

到1922年,已经有了可供商业使用的品种,苗圃经营者海沃德·赖特(Hayward Wright)在他的目录中将这一植物描述为“奇异的果实攀援植物”,他声称这一新果实在冬季的长时间内成熟,能提供一个相对稀少的冬季水果选择。

他所提供的赫尔德(Hayward)品种成为了新西兰商业农业的开端。

直到1930年代末,第一批商业园和大规模的奇异果种植才得以建立,即便如此,当时生产的果实仍仅供国内市场。

1952年,吉姆·麦克劳克林(Jim MacLoughlin)和格雷哈姆·贝利斯(Grahame Bayliss)首次向英格兰出口了13吨奇异果。

在短短70年内,奇异果已在新西兰商业园艺领域占据主导地位,2021/22年共出口了1.84亿托,创造了29.11亿新西兰元的总销售额。

海沃德(Hayward)品种取得的成功使其扩展到全球,促使美国、意大利乃至中国也成为大型奇异果生产国,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超过新西兰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

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新西兰奇异果管理局在1982年游说其政府禁止奇异果植物和种子的出口,但他们的呼吁遭到忽视。

令人惊讶的是,海沃德品种的起源及其后续发展可以直接追溯到玛丽·弗雷泽从宜昌带回的种子。

奇异果的命名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当它突破了远东的局限后,最初被称为中国醋栗,这一名称实则不准确,因为它与醋栗并无关联,尽管它是浆果,并且来自中国。

商家很快意识到,这一名称在寻找新市场的过程中遇到消费者的抵触,尤其在1950年代,随着人们对醋栗的冷淡以及反共情绪的加剧,对任何与毛泽东中国有关的联系均心生厌恶。

经过多番思考,位于奥克兰的果品包装公司Turners and Growers于1958年想出了“melonette”,但这一名称也面临问题。

彼时,对西瓜征收高额进口关税,虽然这一水果并不是西瓜,却有可能因这一命名吸引禁忌税,导致其价格高企,从而让潜在的客户却步。

次年,Turners and Growers的市场营销部门实现了一次成功的市场转型。

他们认识到,奇异果的外形与自1908年起成为新西兰国家象征的无翼褐鸟(kiwi)有些相似,因此他们借用其毛利语名称“kiwi”作为尝试,彻底摆脱对醋栗的暗示。

这一举措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立即将这种原产于中国大陆的水果,与新西兰联系在一起。

如今,全世界都能看到奇异果的身影,甚至中文世界的一部分地区也逐渐采用这一名称,尽管部分归音。

在香港和台湾,它被称为“奇异果”,意思是“奇异的水果”,而在网络上搜索“猕猴桃”时仍能找到许多结果,主要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

而“中国醋栗”则似乎已经沉寂无声。

更有趣的是,奇异果实际上是中国的国果。

对于奇异果的爱好者来说,他们应当十分感谢玛丽·弗雷泽。

Liu Yang

Liu Yang is a political analyst whose incisive commentary and in-depth knowledge of the political sphere have made him a respected figure in journalism. His work provides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policy and governance, offering readers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lication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s. Liu's analytical articles are a staple for those seeking to grasp the nuances of the political landscape.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