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eastasiaforum.org/2025/04/02/australia-must-respond-to-chinese-warships-with-clarity-and-caution/
2025年2月,澳大利亚国防军与中国军方之间的多次遭遇引发了广泛关注。
2月19日,三艘中国海军舰艇在距离悉尼约150海里的国际水域被发现。这些舰艇随后在塔斯曼海的国际水域进行实弹演习,并环绕澳大利亚大陆航行。
这一前所未有的事件发生在2月11日,澳大利亚皇家空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一架飞机在南中国海相遇之后。
一些观察家将中国的这一举动解读为对澳大利亚倡导航行自由的直接回应。
但这种解读忽视了更广泛的战略背景。
中国在澳大利亚水域的海军存在属于其预定的演习——这是自2025年初以来正在进行的常规行动。
中国舰艇长期以来一直将霍巴特作为南极作业的关键基地,因此中国舰艇在澳大利亚水域过境并不新鲜。
尽管如此,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PLAN)前往南太平洋进行海军演习仍然是比较不寻常的。
前往澳大利亚水域的航行需要时间。
该海军编队属于南海舰队,在2月13日首次被发现,距离澳大利亚东北部仅有两天。
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与中国在2月17日举行了第23届国防战略对话。
根据澳大利亚国防部的声明,讨论内容包括“双边、全球及区域安全问题,以及军事透明度和沟通”。
这表明,尽管在官方层面紧张局势依然可控,堪培拉对中国在国际水域行动合法性表示认可,但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指出,尽管澳大利亚对此实情十分了解,仍不公正地批评了中国。
一些分析人士将中国的海军存在视为对澳大利亚在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活动的强制性回应。
尽管台湾问题作为核心利益仍然存在,中国的军事扩张已经持续了十多年,人民解放军海军(PLAN)早已寻求蓝水能力。
北京首次在2012年宣布其成为强大海上力量的雄心,作为此次在塔斯曼海演习的海军编队的一部分的任海级巡洋舰于2017年首建,目前已服役八艘。
近年来,中国巡洋舰已经在西太平洋频繁作业,包括与俄罗斯在东海进行联合演习。
来自北京的信息显而易见。
一位知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分析人士指出,国际社会应对这些演习保持冷静和淡定。
在北京看来,这些演习是中国全球海军姿态演变的一部分,而非针对澳大利亚或新西兰的直接恐吓,正如澳大利亚媒体所解读的那样。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澳关系主要是经济关系。
在2024年11月,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与中国主席习近平的会晤中,安全问题明显缺席,这进一步强化了北京的看法,即澳大利亚当前在安全与军事方面与中国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
尽管如此,考虑到两国关系不对称性,澳大利亚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存在所表达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
澳大利亚国内对中国影响力的反弹,恰恰反映了对中国日益强硬姿态和干涉国内安全事务的担忧。
但是,作为一个崛起中的海洋强国,北京十分清楚,在塔斯曼海和南太平洋增兵可能会引发美国海军的回应。
中国似乎正在采取“切香肠”战术,逐步累积小变化。
在南太平洋建立军事基地仍然是一个长期目标,而中国在所罗门群岛和库克群岛的逐步进展则表明了这一点。
但在此时此刻,对在南太平洋建立中国军事基地的恐惧很可能被高估了。
考虑到这一战略动态,澳大利亚应该更加关注其安全盟友,特别是美国如何对中国的举动作出反应,而不是在即将到来的选举中本能地将中国框架为迫在眉睫的威胁。
“对中国的威胁”叙述无论是对推进稳定的澳中关系,还是对理解中国在印太地区日益增长的存在都无益。
随着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地缘政治承诺面临不确定性。
如果华盛顿的参与减弱,澳大利亚及其区域伙伴必须考虑如何最好地应对中国的影响力扩张,同时在没有美国的情况下共同维护利益和价值观。
这些是堪培拉十年前应该考虑的问题。
现在,澳大利亚在印太地区的伙伴们须清晰回应中国日益增长的海军能力,把握区域的战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