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theconversation.com/why-the-world-is-wary-of-chinas-great-wall-of-sand-in-the-sea-40070
东南亚国家领导人近日采取了不寻常的举措,警告中国在有争议的南海进行的岛屿建设活动“可能会破坏该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这对于通常态度较为低调的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十国成员来说,是十分严厉的言辞,显示出人们对中国在战略重要区域内被称为“中国的沙墙”的岛屿建设活动的情绪高涨。
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哈里·哈里斯海军上将形容中国的岛屿增强计划是针对南海小国的一系列“挑衅行为”的一部分。
然而,像斯普拉特利群岛这样的地区岛屿建设在中国的民族主义国内观众中得到了积极的反响,同时似乎还旨在加强中国在这个潜在资源丰富地区的领土和海洋主张。
不过,这些活动可能会对该地区的海洋环境和重要渔业带来严重后果。
确保该地区的稳定和海洋安全对于澳大利亚和全球利益至关重要。根据估计,约60%的澳大利亚贸易经过南海,每年通过该地区的贸易总额达5万亿美元。
自有岛屿
斯普拉特利群岛位于南海的南部,部分或全部被中国、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越南所声称。
斯普拉特利群岛由120多个岛屿、礁石、岩石和暗礁组成,散布在240,000平方公里的海域上。
这些在地图上看似微不足道的飞沫,却靠近重要的海上交通线。它们也可能引发广泛的海洋主张,在其内存在着宝贵的资源。
据估计,全球约10%的渔业捕捞来自南海,使得该地区的水域对区域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关于有争议水域下潜在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已经长期存在猜测——但由于竞争主张的存在,具体情况并不确定。
争夺斯普拉特利群岛的国家对领土(即使是微小且表面上毫无价值)深感在意。因此,维护主权主张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巩固和合法化相关政府。
中国在岛屿占领的游戏中,堪称“后起之秀”。 台湾自1956年以来就是斯普拉特利群岛中最大的岛屿——伊图阿巴(长1.4公里,宽370米)的长期占有人。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就已占领部分岛屿。中国直到1980年代才真正参与进来。
因此,中国被迫占领小而脆弱的岛屿,通常是极低的海拔或部分淹没的特征。在中国占据的斯普拉特利群岛的八个特征中,有五个在高潮时淹没但在低潮时暴露,甚至不符合国际法上的“岛屿”定义。其余的特征则可以说不过是岩石而已。
因此,建立和扩展这些微小特征是一个吸引人的选择,以便为中国在南海争议岛屿中的存在增加实质(字面意义上的)的支持。
法律上的岛屿?
你能建立自己的岛屿吗?当然可以!但在国际法眼中,它不会像“正常”的岛屿一样。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对中国及所有南海声索国都有很强的约束力,清晰地区分了自然形成的岛屿和人造岛屿。
《海洋法公约》明确指出,人造结构不具有岛屿的地位,没有自己的领海,并且其出现不会影响海洋边界的划分。
虽然围绕已经符合岛屿定义的特征进行的土地填海是可能的,但仅仅将特征填高至高潮标高并不足以将其转变为“真实”的岛屿。
中国将其填海努力描绘成对该地区的有益举措。例如,中国暗示其新填造的土地将增强中在易受台风影响地区的海上搜救能力。
北京向美国保证,其填海活动不会威胁南海的航行和飞行自由。并且还建议其他国家,包括美国,可以在“条件成熟”时使用其新设施。然而,其他声索国不太可能接受这一提议,因为这将暗示他们承认中国建立这些设施的权利和主权主张。
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某些国家对自身岛屿建设活动保持沉默,而对中国在其“领土上进行的正常活动”指手画脚,实际上是一种“赤裸裸的双重标准”。
诚然,其他声索国也在其占有的斯普拉特利群岛中进行了填海活动,但中国活动的规模和速度是明显不同的。
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哈里·哈里斯指出,中国“创造了超过4平方公里的人造陆地”。相比之下,斯普拉特利群岛最大的12个岛屿的总陆地面积估计不足这一面积的一半。
未来更多冲突
关于斯普拉特利群岛的主权争端似乎没有解决的迹象,此次争端仅是声索国之间一系列事件中的最新一次。
尽管中国指出其实际上只是做了其他司法实体过去做的事情,但这并不能成为一个令人信服的辩解。
在2002年,中国与其他斯普拉特利群岛声索国达成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承诺双方保持克制。但是,尽管如此,中国和其他国家似乎仍在继续巩固在这一战略重要地区的实力。
最后,尽管中国已向外界保证其填海活动遵循高标准的环境保护,但很难将这一说法与将数吨弃土堆积在珊瑚礁系统之上进行调和。
特别是这些珊瑚礁对于维持南海渔业的生存至关重要,而南海渔业又为该地区数亿人提供主要的蛋白质摄入来源。
不幸的是,看起来这座巨大的沙墙不会在短时间内被冲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