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firstpost.com/explainers/what-are-confucius-institutes-linked-to-china-that-are-shutting-in-australia-13876345.html
近日,澳大利亚多所大学关闭了孔子学院(CIs),这一与中国共产党有联系的教育中心因其争议而备受关注。
这一发展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在海外利用这些教育中心进行间谍活动和传播宣传的担忧。
北京方面坚称,这些旨在教授中文和中国文化的中心是“增进友谊的桥梁”。
孔子学院以中国著名哲学家孔子的名字命名,成立于2004年,旨在促进教育和文化交流,提高全球对中国的理解。
根据BBC的报道,已有六所澳大利亚大学关闭了他们的孔子学院,其中包括墨尔本大学、昆士兰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以及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
这样一来,澳大利亚的孔子学院关闭数目几乎占到了全国的一半。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报道,尽管许多孔子学院关停,但全国还有七个孔子学院在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继续运营。
这些大学表示,关闭孔子学院的原因是“新冠疫情造成的干扰”。
更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表示,不会允许更多的孔子学院在该国开设。
那么,这些孔子学院的具体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根据《外交家》的报道,孔子学院的项目是在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胡锦涛主持下于2004年推出的。
《对话》的研究表明,这些学院教授中文和中国文化,提供从书法、烹饪到太极的各种课程。
此外,它们还提供翻译和口译服务、汉语水平考试、语言竞赛,并组织前往中国大陆的学习考察活动。
据BBC报道,这些文化教育中心与中国共产党有密切的联系。
根据国际战略与公关机构的数据,目前全球范围内共有496个孔子学院,并分布在160个国家中。
这些学院的设置是通过地方机构与中国大学及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实现的。
直到2020年7月,孔子学院是由中国政府机构汉办(国际汉语推广办公室)管理的,汉办提供资金和资源。
而东道国大学则提供教室和办公空间。
此后,汉办更名为语言交流与合作中心(CLEC),并在CLEC的基础上成立了新的非营利组织——中国国际教育基金会(CIEF),负责管理孔子学院。
《外交家》的分析指出,美国曾是擁有超过100个孔子学院的国家,而现在大部分已经关停。
然而,美国国家学者协会在2022年6月的报告中表示:“孔子学院的衰退并没有阻止中国政府,它们说服了美方的大学重新开放并将孔子学院项目重新命名。”
这些学院长期以来都是争议的中心。
ABC在2019年报道,孔子学院的助教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并热爱“祖国”。
中国学者约翰·菲茨杰拉德(John Fitzgerald)教授曾表示,“良好的政治素质”意味着“接受中国共产党政治为己政治,而不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
菲茨杰拉德补充道:“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专有的领域,这意味着包括教育和文化在内的所有事物都是政治化的。”
前中国外交官陈用林(Chen Yonglin)则表示,“良好的政治素质”意味着“始终忠于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其他任何事物。”
根据《经济学人》的报道,2018年维多利亚大学取消了对一部批评孔子学院的电影的放映,原因是遭到了中国外交官的抗议。
教授们还对言论自由受到压制表示不满。
不少专家认为,孔子学院是中国全球软实力战略的一部分。
特别是在南亚地区,它们被视为中国政府外交政策的延伸。
人权观察的中国主任在2019年向ABC表示:“许多人未能意识到孔子学院是中国共产党更大议程的一部分。”
莫纳什大学的凯文·卡里科(Kevin Carrico)表示,大学在校园中举办这些实际上属于中国共产党机构的活动是“完全不合适的”。
芬德斯大学的杰弗里·吉尔(Jeffrey Gill)博士研究孔子学院,他对此次关闭并不感到意外。
他表示,外部干预的担忧可能是一个因素。
吉尔是那些反驳孔子学院传播中国宣传的分析家之一。
他补充说,他并不相信孔子学院在促进“中国政府宣传”,并认为它们对澳大利亚及更广泛的西方世界的看法影响甚微。
吉尔表示,它们采取了一种“选择性”的教学方式,专注于中国的积极面,并试图传达正面的形象。
他解释说:“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因为它们的活动和项目主要围绕传统中国文化展开,而忽视了如天安门广场大屠杀、台湾和西藏等敏感话题。”
“在这个意义上,它们展现出的是一种选择性的观点,而非宣传式的观点。”
“一些CI工作人员告诉吉尔,如果你看内容,其实它们和其他语言的教学材料一样,毫无恶意。”
然而,有人认为需要对孔子学院进行更认真的审视。
ICWA的一篇文章指出:“孔子学院作为教育与政治工具的双重角色在南亚的意义,彰显了中国在文化外交与战略影响力之间寻求保持平衡的复杂性。”
“尽管这些学院提供了文化交流的机会,但它们对主权和学术自由的影响仍然需要审视。
随着南亚继续航行在与中国的关系中,孔子学院的角色依然是理解中国软实力战略更广泛影响的重要分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