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yahoo.com/news/fossilized-fish-16-million-years-182814608.html
古生物学家在澳大利亚发现了一个新识别的鱼类物种,其保存状况极为完好,使得研究人员能够确定其最后一餐——这一发现可以追溯到1600万年前的中新世。
研究人员在新南威尔士州中央的麦格拉斯平原遗址挖掘出了化石化的淡水鱼,命名为Ferruaspis brocksi,相关研究于3月17日发表在《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杂志》上。
研究小组在该遗址出土了多个F. brocksi的化石,每个化石都被包埋在含铁矿物戈铁中,这种矿物的独特性质保持了鱼类的极其详细的形态特征。
这种罕见的化石化过程让研究人员能够检查该物种的结构特征,包括其软组织、胃部和色彩图案。
“每次我仔细查看麦格拉斯平原的化石时,都对其保存的细节感到震惊,”来自堪培拉大学的副教授、病毒学家迈克尔·弗雷斯(Dr. Michael Frese)通过电子邮件表示,
“这太令人惊讶了,能够判断出这样一只化石鱼的颜色是极为罕见的。”
除了发现一个新物种,研究人员还揭示了现代灰鳟和沙丁鱼等物种的前身——腭鳐类(Osmeriformes)在澳大利亚的首次详细证据。
此前,由于缺乏化石证据,科学家们只能推测沙丁鱼何时首次出现在该大陆,而这一新发现为该地区的古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见解,弗雷斯表示。
追踪史前食物网
F. brocksi的保存极为细致,研究团队成功识别出了其最后一餐及色彩图案。
利用高倍显微镜,古生物学家分析了F. brocksi的胃内容物和肠道,在那儿发现这种鱼主要以各种类型的幽灵蚊子幼虫为食,这是一种几乎透明的昆虫幼虫,
此外还有昆虫翅膀和一个小海蛤,也就是带有铰接外壳的软体动物。
“了解它们的饮食有助于我们开始描绘原始环境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艾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环境科学系的实践教授安东尼·马丁(Dr. Anthony Martin)表示,他并未参与此次研究。
一件化石鱼标本的尾鳍上附着有一只淡水贻贝,这一发现极为罕见,因为F. brocksi被发现的湖泊沉积物并不支持该双壳类动物达到性成熟和产生初生珍珠蚶(glochidia)的环境,弗雷斯指出。
他补充说,这种寄生虫可能在附近的河流中感染到鱼类,表明化石遗址与邻近水道之间存在联系。
胃内容物不仅帮助古生物学家识别出这条鱼的饮食习惯,也揭示了它们的进食时间。
“许多现存的Chaoborus(幽灵蚊子幼虫)不在有鱼的湖泊中生存,那些在鱼类共存的湖泊里通常在白天会进行垂直迁移,以避免被捕食者捕食,”弗雷斯说。
“由于大部分Chaoborus幼虫在白天会藏身于沉积物中,以躲避水中的捕食者,F. brocksi大概是在夜间捕食Chaoborus。”
揭示历史的一瞥
最令人惊讶的发现之一是黑色素细胞(melanophores)的存在,这为鱼类的色彩提供了深刻的见解。
化石显示F. brocksi具有纤细的身体,类似于现代的沙丁鱼。同时也可以看出其身上有反向阴影现象,即上方颜色较深而腹部颜色较浅,并沿身体长度有两条条纹,
弗雷斯指出这种颜色模式可能表明聚集行为,即鱼类以松散的社群形式聚集。
马丁补充说,反向阴影可能帮助该物种躲避来自上方的捕食者。
尽管现今的新南威尔士州以平原和山地为主,但根据研究,在中新世时期,该地区则被郁郁葱葱的雨林所环绕。
在大分水岭(Great Dividing Range)西侧发现F. brocksi表明,与绝大多数存活的腭鳐类不同,这种鱼可能一生都生活在淡水中,研究指出。
“虽然这项研究集中在一种鱼类上,”弗雷斯说道,“但这是一个更广泛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我们正通过挖掘该地点的化石来拼凑这一生态系统的整体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