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citynews.com.au/2025/female-artists-step-out-of-the-shadows-of-history/
国家美术馆的双展览选择了两位在艺术历史中部分沉寂的女性艺术家。
这两场重要的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经过策展人黛博拉·哈特和丽贝卡·爱德华兹五年的研究,展览标题为埃塞尔·卡里克与安妮·丹加,作为‘了解我的名字’倡议的一部分,旨在表彰我们的女性艺术家。
这一选择非常恰当,因为虽然这些展览是分开的,但两位艺术家有很多共同之处,尤其是她们都在法国艺术界成为了重要人物,并且在各自的时代被视为激进的艺术家。
丹加出生在肯普西,在悉尼的朱利安·阿什顿学校接受训练,直到她对澳大利亚的艺术界感到厌倦,于上世纪20年代末前往法国,融入了席卷欧洲的立体主义热潮。
她最终定居在位于法国南部萨布朗的艺术社区莫莉萨巴塔,那里她的窑炉至今仍在艺术驻留中心正常运作。
作为一名陶艺家,丹加是为数不多在20世纪欧洲先锋派中崭露头角的澳大利亚艺术家之一,她还是阿尔贝·格里泽的弟子,格里泽是自称立体主义创始人之一。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卡里克并非出生在澳大利亚,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生活在这里,于1952年在墨尔本去世。
卡里克在伦敦的斯雷德学院接受训练,1905年与澳大利亚印象派画家伊曼纽尔·菲利普斯·福克斯结婚,不久后随他移居巴黎的蒙马特。
策展人哈特表示:“就像窗户被打开一样。”
福克斯对卡里克尝试后印象派的举动嗤之以鼻,曾说“天啊,救救我们”,而如今他有时被评估为较次的艺术家。卡里克因其描绘户外场景中瞬息万变的场面的作品而受到赞赏,近年来,她的画作的拍卖价格超过了100万美元。
卡里克在巴黎并非默默无闻,曾是香榭丽舍秋季沙龙的评审,曾担任国际女性艺术家联合会的副会长。
她是一个有神秘主义思想的旅行者,曾在法国、北非、西班牙、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地创作。
她也多次前往澳大利亚生活和展出,第一次是与她的丈夫一起,丈夫于1915年去世后,她大胆地进行许多次的风景画写生,包括到堪培拉,从1942年到1944年,她在堪培拉市中心的一个公园描绘了一个门廊,背景是旧国会大厦、里德的圣约翰教堂、莫隆格洛河以及堪培拉服务俱乐部的女工。
卡里克的展览作品按时间顺序大致分组,展出了140多幅色彩丰富的画作,主要展示了通过大胆的笔触捕捉户外生活的场景,此外还有一部分静物花卉画作。
丹加的展览位于卡里克展览的最后一个展厅旁,展示了大多数三维陶瓷作品,背景为优雅的浅绿色墙壁,展出了包括丹加和她的同时代艺术家的180多件作品,以及大量档案资料,包括笔记本和勾勒出她陶瓷物件复杂设计的草图。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丹加开始在萨布朗地区的陶器厂工作以谋生,采用传统方法使用釉面陶土。
她从实用的容器开始,但后来转向大型装饰性牌匾、面板及容器,非常适合立体主义运动的意象。
她在1941年写道:“一个带把手和盖子的小蜂蜜罐可以包含大型立体主义作品的所有基本要素。”
这两位杰出的女性艺术家在一个文化仍被视为荒漠的时代,致力于在世界艺术舞台上留下自己的印记——这些展览将她们和我们放在了地图上。
埃塞尔·卡里克与安妮·丹加展览于国家美术馆展出,至4月27日。免费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