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沃隆港,华裔澳大利亚人聚会共享社区温暖

图片源于:https://www.abc.net.au/news/2016-08-19/chinese-language-group-calls-wollongong-home/7767124

在沃隆港,一个说普通话和粤语的澳大利亚人群体每周在一个社区大厅聚会,共享美食和饮品,享受彼此的陪伴。

打开门,您可能会误以为您闯入了一个小型的亚洲飞地。

桌子上满是玩桌游的群体,而电视则不停播放音乐视频,伴随着早先分享的美食的余香。

谈话氛围热烈,明显反映出参与者之间的随意熟悉感。

即使您无法理解大多数所说内容,任何访客也会受到热情欢迎。

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故事,讲述他们的出生地以及如何选择澳大利亚作为家园。

56岁的Danny Hau和他的家人非常担忧在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后他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因此他申请移民到澳大利亚。

Hau先生表示,他在澳大利亚有家人,因此他根据家庭团聚计划获得了移民许可。

“那时候我们仍然有家庭团聚签证,”他说。

Hau先生表示,每周的聚会非常重要,偶尔他们也会参加更广泛的社区活动,例如年度Viva La Gong庆典。

72岁的Tieu Ngoc Vuong是该小组的另一位成员,她在越南战争期间选择乘船逃离越南。

她同样对自己的家庭在共产主义统治下的未来感到担忧。

他们最终抵达马来西亚的难民营,然后被接受为人道主义难民进入澳大利亚。

与丈夫一起,Vuong女士和他们的三个女儿,以及作为监护人的两个男孩在沃隆港安定下来。

“我爱沃隆港,”她说。

“我们有很多教会的人来探访我们,给我们提供帮助,送衣服,做很多事情。

“我从未忘记。”

74岁的Chai Lan Kuan也感激她获得的支持,她在1960年代完成药学学位后于马来西亚获准回到澳大利亚生活。

“因为我的家乡在马来西亚,当时1969年5月13日,发生了马来西亚华人被屠杀的大事件,”Kuan女士说。

“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Kuan女士表示,她的两个儿子当时能够在澳大利亚上学,然后上大学,如今在这个国家过着免于迫害的生活。

她每周都期待着与小组见面。

“起初我以为我和我的丈夫是唯一说得体英语的人,”她说。

“我们一开始尝试教他们英语,起初还开设了英语课程。”

该小组并不希望被称为华裔澳大利亚人。

尽管他们讲述中国的语言,但他们对1949年建立的现代中国人民共和国并没有忠诚。

小组成员在中国文化的祖籍和现代澳大利亚之间架起了桥梁,他们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回到原籍国的愿望。

Chen Ling

Chen Ling's writing is characterized by her empathetic approach to storytelling and her focus on the human element of news. Her features capture the heart of the Chinese-Australian experience, highlighting the triumph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community. Chen's ability to connect with her audience through her writing has made her a beloved figure among her readers, and her work continues to shed light on the stories that matter.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