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益严重的肥胖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

图片源于:https://www.abc.net.au/news/2024-11-30/china-growing-obesity-overweight-problem/104646276

据悉,悉尼营养师Lisa Chen表示:“在中国文化中,他们喜欢孩子们胖胖的。”

她指出,考虑到中国历史上的饥荒和贫困,父母通常通过食物来溺爱孩子,展示他们对孩子的关爱。

这被认为是导致这个超级大国日益严重肥胖问题的原因之一。

Lisa Chen是悉尼的一名营养师和糖尿病教育者。 (提供的材料)

肥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但在中国的增长速度尤其迅猛,甚至超过了一些富裕国家。

根据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全球健康高级研究员黄艳忠教授的说法:“接近70%的美国人口超重。但不久,中国可能会迎头赶上。”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北京大学的研究,自2000年以来,中国超重和肥胖儿童的比例已经增加了四倍,预计如果当前趋势继续,到2030年将超过60%。

超重的儿童通常会成为超重或肥胖的成年人,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风险。

根据国家媒体的报道,中国超过一半的成年人已经超重,政府预算面临因健康费用增加而造成的压力。

由于人口众多,该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超重或肥胖人口,尽管其使用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分类标准比澳大利亚略为严格。

在中国,BMI超过24被视为“超重”,而超过28则被视为“肥胖”,而在澳大利亚,这些界限分别为25和30。

Ms Chen,曾住在广东,表示这一趋势令人担忧,中国的饮食和运动文化亟需迅速改善。

中国的快餐市场在短短八年内翻了一番。 (路透社:杰森·李)

造成中国肥胖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黄教授表示,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他所称之为“迫在眉睫的肥胖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黄教授表示:“从事农活的人越来越少,这意味着消耗的卡路里也减少。”

“迅速的城市化提供了更多久坐的生活方式选择。”

他说,中国的统计数据“非常可怕”,“在短短五六年内”,超重公民的比例将与美国相当。

办公工作机会的增加恰好与收入的上升和对肉类、精细谷物以及加工食品的明显消费转变同时发生。

在中国,肥胖问题比其他亚洲国家更为普遍,Ms Chen强调,商业和社交就餐文化是一个关键因素。

如果您或您认识的人需要帮助:

蝴蝶全国热线 — 1800 33 4673

饮食失调家庭澳大利亚 — 1300 195 626

维多利亚饮食失调 — 1300 550 236

昆士兰饮食失调 — 07 3844 6055

饮食失调领域的专业人士

生命热线 — 13 11 14

自杀回拨服务 — 1300 659 467

儿童热线 — 1800 55 1800

男性热线 — 1300 78 99 78

她表示,在中国,家庭经营的餐馆通常使用过量的油和调料,导致较高的卡路里含量。

快餐市场也在飞速增长,预计将在短短八年内翻倍。

Ms Chen表示,这并不令人惊讶,因为“996”工作文化使得方便和外卖成为了主流。

“工人们没有时间准备自己的餐食,”她说道。

“摄入不健康的食物是快速提升能量水平或暂时让他们感觉良好的一个途径。”

黄教授同意,长时间的工作可能导致“压力性饮食”,并补充说,经济因新冠疫情后的疲软而加剧的肥胖问题,可能使一些人选择便宜、不健康的饮食。

饥荒的持久影响

有一种理论认为,中国曾经经历的饥荒可能对后来的肥胖问题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黄教授表示:“一项研究显示,中国过去的食物短缺实际上导致了代谢和表观遗传的变化,这影响了未来几代人肥胖的风险,并使他们对高热量饮食更敏感。”

但他补充说,这一假设“难以令人信服地证明”,需要进一步研究。

然而,对于老一辈人来说,饥饿的历史仍然是重要的存在。

“即使现在,当我看到年长的中国患者时,他们表示不考虑自己吃的是什么食物,因为在过去他们曾尝过饥饿,”Ms Chen说道。

“他们只想感觉良好。”

“我花了很多时间试图说服他们考虑他们的健康。”

在澳大利亚,肥胖通常与教育水平和收入较低相关,但在中国,肥胖在富裕阶层中更为普遍,因为他们有能力过量饮食。

肥胖率在各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当地饮食很有影响力。

黄教授表示,概括而言,北方中国的饮食通常以高热量的小麦为主,像面条、包子和饺子这样的食物。

而南方许多省份的饮食被视为更健康,因为蔬菜、米饭和海鲜的普遍性。

中国已经拥有世界上超重市民的最高总数。 (路透社:盛力)

人们如何应对肥胖问题?

私人减重营地的受欢迎程度正在增加,现如今在中国运营的减肥营地已达到约1000个。

这些营地通常包括严格的日常锻炼计划和对零食的严密监督,报道称法新社。

“他们说我太老了”:中国千禧一代抱怨“35岁诅咒”

不过这些营地也引发了争议——去年有一位网红在减肥的努力中去世,体重超过100公斤。

黄教授表示,许多营地没有适当的监管或合格的工作人员,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

他说,公众可能更加倾向于通过药物减肥,目前像Ozempic(semaglutide)这样的抗肥胖药物市场正在增长。

该药物去年在中国的销售翻了一番,如今占全球总销售的5%。

“尽管使用这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应考虑在内,”教授补充道。

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长,肉类的消费变得更加普遍。 (路透社:杰森·李)

政府在做什么?

今年6月,北京启动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计划以应对肥胖问题,建议在学校食堂提供更健康的食物,并鼓励雇主支持员工的健身。

小学生和初中生每天必须进行两小时的体育活动。

国家媒体援引专家的话提到,“是时候让年轻人对糖果、蛋糕和烧烤的诱惑说不。”

然而,这会有所不同吗?

“实施是关键,”黄教授表示。

“与此同时,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比如考虑征收糖税、对学校垃圾食品的严格管控以及培训更多的肥胖管理专业人员。”

鉴于不健康包装食品的普遍性,Ms Chen建议当局实施血糖指数(GI)标签和类似于澳大利亚的健康星级系统。

她支持对更多专业人士的要求,并指出,像Shantou这样一个550万人口的城市,几乎不存在营养师。

“即使在医院,他们也没有营养师,”她说道。

Ms Chen强调,教育尤其重要,因为中国和东南亚民族对2型糖尿病有更高的遗传风险。

她表示,通常极为稀有的一对一营养师咨询可以显著解决健康信息误导的问题。

“网络和微信上有很多误导信息,”她提到。

“几年前,中国互联网的一条帖子鼓励人们多吃猪油,结果很多人都跟着这样做。”

(ABC/联合社)

Wang Yu

Wang Yu's journalistic career is marked by his analytical prowess and his ability to distill complex information into engaging news stories. His commitment to factual reporting has established him as a reliable source for news, and his contributions span a variety of subjects, reflecting the multifaceted interests of his readership. Wang's dedication to the craft of journalism is evident in his meticulous research and the eloquence of his writing.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