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pursuit.unimelb.edu.au/articles/preserving-china-s-minority-languages
中国是一个多元民族的国家,拥有约14亿的人口。
这里是丰富多样的民族群体的家乡,讲述着多种语言。
约90%的人口说汉语,包括大约8400万说粤语的人,这在许多人看来被视为单独的语言。
更不用提数亿说上海话、福建话、客家话及与普通话相互理解的其他方言人士。
在此基础上,约10%的人口使用少数民族语言,例如藏语、维吾尔语、蒙古语和壮语。
最近的一本研究专著《中华语言》识别出中国还有128种语言在使用,除了汉语之外。
其中,64种语言有超过1万名说话者,48种语言有5,000到10,000名说话者,11种语言的说话者在100至4,900人之间。
就母语使用者的数量而言,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群体中,大约一半的语言使用者人数少于10,000人——这些语言被认为是濒危或面临濒危。
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目前有25种语言的使用者人数不足1,000人。
其中一些语言的说话者仅剩十几名,面临严重的灭绝风险。
同样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语言中所承载的口头文化资源的丧失,如故事和传说、民谣、谚语和民间戏剧。
在2015年,中国国家语言委员会和教育部启动了语言保护项目(通常称为“语保”)。
项目的第一阶段历时五年,2015年至2019年间,于全国范围内对几百种语言和方言进行了调查,共设立了1,712个调查点,涵盖了200多个被视为濒危语言和方言的特殊场所。
这些语言和方言中包括123种非汉族民族语言以及106种地方汉语方言。
一系列标志性的研究出版物已经出版或正在出版中,包括《中华语言文化丛书》(共50卷)、《中国濒危语言音带》(共50卷)和《中华语言资源集》(按省份整理,共100卷)。
该项目的第二阶段于今年四月开始,重点是对中国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资源进行科学保护。
调查语言的工作集中在语言结构和话语上。
语言结构涉及一个语言的音响系统和语法。
大约使用2000个词汇特征(即与一个语言的单词或词汇有关)来检查声音系统和词汇,包括一套1200个基本词汇,以确保对声音系统的良好描述。
接着利用50个句子来考察基本的语法特征——这些句子反映了语言的关键语法特性。
自然对话和故事讲述数据也是语言调查的一部分。
这些数据还包括语言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其濒危状态等。
许多研究人员正在对这些词汇、语法句子的例子和口头文化传统进行录音。
这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关于语言结构、特征和文化活动(如民谣、民间故事、民间戏剧、交谈和歌唱)的全面图景。
这为撰写语言描述和保存语言资源提供了扎实的材料,最终目标是呈现传统文化的面貌。
语言保护项目和早期的研究努力揭示了一些语言学上极其复杂的语言。
例如,Lawurong,藏族人民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华河流域讲的一种语言,拥有44个简单辅音的高度复杂的音系,产生近400种辅音组合,包括双音、三音、四音,甚至五音组。
在最近的几次实地考察中,来自中国大学传媒学院的李大勤教授及其团队发现了三种之前未曾识别的语言——Suku、Songlin和Zhua,这些语言均在藏滇边界的扎于县被发现。
谁知道,可能还有更多未被发现的语言。
尽管过去20年在语言资源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但语言的濒危和消逝并未得到遏制。
在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藏族人民依然面临着语言和文化的保护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