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应对中国技术风险的紧迫策略

图片源于:https://www.aspistrategist.org.au/chinese-electric-vehicles-are-a-rolling-security-threat/

本月早些时候的参议院估算会议上,内政部长托尼·伯克(Tony Burke)被迫采取”预防措施”,以保护自己和国家的敏感信息,原因是他所使用的中国制造电动车发出了警告。

根据内政部门官员的说法,这种车辆可能会存在数据收集的风险,包括从连接到车辆的手机中收集数据、窃听语音通话、通过车辆外部摄像头收集图像以及地理位置跟踪——这意味着如果伯克开车前往敏感政府地点,车辆的制造商将能够看到。

美国已经宣布计划禁止中国技术在美国汽车中的使用,理由是出于监视和破坏的担忧。澳大利亚应当采取同样的措施。此外,随着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在G20会议期间在巴西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他有机会直接提出这个问题,这与澳大利亚应利用这些面对面机会进行的坦诚外交接触是一致的。

实际上,澳大利亚需要一项全面的战略,以应对高风险外国供应商对关键基础设施带来的持续安全威胁。目前的做法——在中国公司主导市场之前不去解决风险,例如比亚迪(BYD)在电动车领域的主导地位——显得极其不够有效。我们正陷入一种打地鼠的游戏。

澳大利亚之前已经解决了来自中国的华为、抖音(TikTok)和摄像头制造商海康威视(Hikvision)的风险。新技术将不断出现,带来北京恶意使用的风险。

澳大利亚必须把美国在汽车中禁止中国技术的举措视为一种警醒,而不是美中贸易战的升级:技术进步是战略竞争的核心,并提出了需要面对的真实安全威胁。

中国在硬件和软件领域的技术主导地位使得智能汽车等技术可以作为监视、宣传和破坏的工具。然而,这不仅仅涉及汽车。互联网连接的医疗设备,例如,也可能被用于对病人的监控。

大多数国家无法干预和黑客攻击外国技术,而没有秘密活动。然而,中国公司控制着全球流行的技术,北京及其情报机构可能直接利用这些技术。

今年,中国七个部门,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呼吁在6G通信、卫星互联网和直接卫星到移动通信等领域的创新和工业发展。这些技术的推进,已经引发了外国的关注:5G、物联网、卫星通信和互联网连接的车辆。

这种积极推动领导地位的策略凸显了继续依赖一个意图对我们造成伤害的国家的技术的风险——这个国家利用军事-民用融合战略确保其整个社会为政府的军事野心服务。

澳大利亚需要一套超越打地鼠策略的战略框架,这种框架在面对“鼹鼠蔓延”的情况下显得徒劳无功。理想情况下,这将涉及志同道合的民主伙伴的联合行动。但在此之前,澳大利亚必须制定自己的框架。

我们需要一项政策,列出重要基础设施和行业,禁止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关注供应商。从这些供应商的排除将基于潜在威胁的规模以及我们减轻该威胁的能力。

这将提供确定性,并避免在供应商已经进入市场后才进行禁止所带来的后果。政府机构仍然可以评估具体案例以寻求减轻作用。然而,假定高风险供应商被禁止将结束当前的做法,而不是等他们在市场中获得潜在有害的地位再采取行动,正如我们对抖音的处理一样。

澳大利亚在2018年对5G网络中中国供应商的禁令证明了这种做法的价值。澳大利亚仔细考虑了中国供应商在5G网络中可能带来的风险是否能够减轻。一家供应商对5G网络的控制使其具备关闭网络的能力。即使中国没有立即采取如此戏剧性的一步,其目标在未来任何冲突或危机中都可能迅速改变。因此,澳大利亚做出了全面禁令的评估,这是唯一的选择。

在等待国家战略的同时,汽车的单独案例也应该遵循同样的原则。就像4G和5G网络之间的区别一样,传统的非联网汽车和新的联网汽车之间也应该有所区别。如果中国技术对我们的关键基础设施来说如此危险,但对于与该基础设施连接的汽车却不危险,政府应该解释原因。

抖音被认为是国家安全威胁,但澳大利亚没有一刀切地禁止它,而是选择禁止其在政府设备上使用。如果就认定汽车需要全面禁止,中国技术的禁令被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当然要明确一致性,禁止政府员工和政治家购买或使用带有中国技术的汽车。

毕竟,这些汽车将连接到政府已经表示不应与不可信技术连接的设备,如手机。因此,当气候变化和能源部长克里斯·鲍文(Chris Bowen)在九月否决禁令,表示希望”澳大利亚人有更多的选择”时,这让人感到意外。在安全决策中,选择不应成为原则。价格也不是。

澳大利亚需要一项全面的战略。澳大利亚人民应该被告知,为什么中国技术不能出现在5G网络,也不能出现在政府设备中,却可以出现在与这两者连接的汽车中。

Zhao Qian

Zhao Qian is a business journalist with an exceptional ability to identify and report on economic trends that shape the marketplace. His insightful coverage of the business world offers a glimpse into the economic dynamics that influence the Chinese-Australian community. Zhao's reporting is not only informative but also serves as a catalyst for discussions on economic policy and business ethics.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