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碎片化:澳大利亚国际事务研究所年度会议回顾

图片源于:https://www.internationalaffairs.org.au/australianoutlook/facing-fragmentation-in-a-fragile-world/

澳大利亚国际事务研究所于11月11日在堪培拉举行了年度全国会议。

这是一场为澳大利亚的外交事务观察者、从业者和批评者而设的活动,恰逢美国总统大选之后,为未来发展轨迹提供了严肃的分析。

标题很重要。标题的走向是阴暗的。

当澳大利亚国际事务研究所(AIIA)年度会议在2019年在堪培拉举行时,会议的标题是“新时代的新议程”。

作为标题,它足够乐观。然而,接着疫情来袭。

新冠疫情意味着2020年和2021年没有会议。

我们在2022年再次聚会,会议标题为“澳大利亚外交政策的新前沿”。

仍然相对积极。

然后是去年的会议标题:“应对完美风暴:澳大利亚外交政策与多重危机”。

而今年的标题则为“面对碎片化:脆弱世界中的可能性与伙伴关系”。

在六年间和四次会议中,我们从“新时代”和“新前沿”演变到了“完美风暴”、“多重危机”,再到一个疯狂时代的裂缝。

再加上另一条AIIA的标题:“回归大国竞争”。

这是澳大利亚在2016至2020年世界事务中的书名。在会议上发布,这是AIIA系列第十三卷,记录了澳大利亚在全球的观察和行动。

这个世界事务系列,从1950年开始,正在成为研究所的一个不断扩大的伟大学术纪念碑。

对竞争和危机的标题表达,在面对碎片化的讲话中得到了严肃的处理。发言者是对立党领袖、参议院影子外交部长西蒙·伯明翰。他来自南澳大利亚。因此,这在多个层面上与来自南澳的政府领袖和外交部长佩妮·黄相匹配。

伯明翰在会议上的讲话镜像效应是,他几乎所有的发言都可以用在外交部长的演讲中。

政治色彩的一小部分是伯明翰批评工党在朱莉亚·吉拉德任期内削减国防支出;政治得分是关于十多年前发生的事情。

伯明翰甚至对我们的驻华盛顿大使凯文·鲁德表示了积极的认可。

一个判断是,艰难时期使澳大利亚的执政党在外交政策上更加紧密团结。

压力可以压缩并强制共识。

另一个判断是,两党可能会指向中国,但对如何挑衅这只大熊猫相当谨慎。

伯明翰表示,俄罗斯和中国展示了“对二战后和平愿景和规则的日益漠视及其带来的全球后果”。

他说:“中国的组件和资金也帮助维持了俄罗斯的战争努力。中国选择利用其非常可贵的经济增长,这使数亿人摆脱了贫困,来追求我们时代最快的军事扩张。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在香港镇压自由,积极追求南海的领土主张,并试图以军事方式威胁台湾,这一信号几乎无法被解读为良好的意图。”

影子外交部长对碎片化影响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观察是:“所有国家都应该站出来反对在乌克兰或菲律宾发生的事情,以免相同的事情也发生在他们身上。”这指向中国,但并未直言不讳。

在谈到特朗普当选时,伯明翰表示特朗普将会“更不可预测”,并且是一个自豪的搅局者,“他倾向于制造和推行不太传统的政策并做出更大胆的发言。但是我们不应该立刻将其灾难化。”

在这一“灾难化”的观点上(不要将一个情况表现得比实际情况更糟糕),他引用了我们驻华盛顿大使鲁德的观点,强调“冷静下来”对特朗普化的恐惧的重要性。

影子外交部长之后是AIIA的国家主席海瑟·史密斯,她提供了典型的史密斯式真相。

她观察到,习近平访问过每个澳大利亚州,但没有任何澳大利亚政治家的中国理解能与习近平的澳大利亚理解相提并论。

另外一些海瑟的真相包括:

我们的地区是全球竞争的核心;

经济政策已被武器化;

中国的经济严重不平衡;

美国在撤回多边主义的同时将加速国际碎片化;

国家安全已成为主要优先事项。经济与外政策的界限模糊,经济不再主导。

海瑟对她的经济学家同事的批评是,过于天真或迟钝,未能及时意识到我们战略环境的恶化。

她对战略家们的批评则是,过于容易将世界视为黑白两色。

在《澳大利亚在世界事务》中有关最新卷《回归大国竞争》的发布会上,主编之一何博刚对特朗普所意味着中国的乐观态度进行了总结,无论贸易战的鼓声如何。

何博刚认为,特朗普是务实和事务导向的。他将会把意识形态从斗争中移除。下一任美国总统不会就民主问题进行说教。

何博刚认为,习近平期待与特朗普白宫建立一种没有意识形态的双边关系。他建议,明年习近平与特朗普的和平对话将是本世纪最重要的交流之一。

对于澳大利亚而言,何博刚判断,大国竞争缩小了澳大利亚作为中等大国的空间。

南太平洋专题会议给澳大利亚提供了熟悉的教训:

出现时多出现,倾听,当然还要喝卡瓦酒。

我总是说,卡瓦酒的好处之一是它能暂时麻痹澳大利亚人的唇舌,让他们无法言语,从而能更多地倾听。

为了帮助南太平洋的良好政策可能会带来不幸的副作用。

澳大利亚理应为太平洋岛屿开放其大门,允许他们在此工作和生活。然而,南太平洋会议上提及到脑Drain问题,太平洋岛屿的居民在澳大利亚逗留而不愿返回故乡。

气候变化和对澳大利亚矿产的需求将造成澳大利亚与岛屿之间关系的紧张,以及与亚洲的资源需求之间的紧张。

亚洲向澳大利亚传递的信息是:开采,开采,开采。

会议上讲述的生动故事是关于一个在巴布亚新几内亚(PNG)海岸的村庄,由于海平面上升而必须迁移。

最大的问题是,这个村庄流离失所的人们应该迁往哪里?

土地所有权在PNG社会中的中心地位意味着其他村庄不愿意放弃任何土地用于重新安置。

描述这些影响的太平洋安全学院副主任亨利·伊瓦图雷(Henry Ivarature)告诉我:“PNG将是南太平洋面临的最大气候灾难发生地。”

谈论澳大利亚在亚洲的问题时,艾米·金博士对中国的恐惧如何扭曲澳大利亚的辩论表示遗憾。

作为一名学者,她发现自己对中国的理解暴露了她和她的学生在澳大利亚体系中遭受的各种质疑和怀疑。

金博士认为,理解并不等于支持中国。

我对艾米·金描述的情况的旁白是,当情报人员开始迫使大学进行忠诚测试、质疑学者和检查学生时,我们确实处于新的冷战中。

安东尼·米尔纳教授表示,东南亚的许多人对澳大利亚对中国的敌意感到困惑。

“为什么在享受来自中国的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澳大利亚如此对抗中国?”

“而且,澳大利亚与中国并不相邻,就像东盟国家那样。”

詹姆斯·秦评论说,东盟不想如此绝对地选择中立,而是希望避免对困难选项发出过于响亮的声音(熟悉的请愿,“别逼我们选择”)。

东盟致力于维护东盟的中心地位,无论如何进行定义。

但詹姆斯·秦判断,如果南海局势升级,东盟中心地位将成为许多受害者之一。

对于澳大利亚来说,东盟的形象回到了那个旧标签:“美国的副治安官。”这正是该地区从AUKUS和“四方安全对话”(Quad)中得出的意思。

会议听到了来自加特拉·普里扬迪塔博士的精彩定义,关于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对中国崛起的不同战略反应。

加特拉的回答是,对于印度尼西亚来说,不安全和不稳定的主要问题总是内部的。

而澳大利亚则足够幸运,将所有挑战视为外部威胁。

来自沙希·塔鲁尔博士的多边主义小组讨论中,一句引人注目的表述是:我们再次生活在没有帮助我们导航的威斯特伐利亚世界中,但我们没有威斯特伐利亚条约。

最后的总结发言中,听到了以下几位的回顾:

彼得·迪恩博士:美国并没有投票支持特朗普主义。

美国人投票关注的是经济和生活,而不是政治凝聚力的问题。

与特朗普比赛的唯一方法是逐球应对,因为即使他自己有时也不知道自己将球投向哪里。

迈克尔·佩祖洛:美国将继续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习近平正在扼杀中国资本主义。

而澳大利亚内政部前部长佩祖洛做出了当天最大的预测,他表示习近平可能是中国的戈尔巴乔夫,那个会破坏整个体制的人。

休·怀特对佩祖洛的观点提出反驳,他说,富裕的中国并不是贫穷的苏联。

而且,自1788年第一舰队抵达悉尼以来,澳大利亚面临着国际形势最大变化。

对特朗普时代回归的最富有诗意的反应来自梅利莎·康利·泰勒。

她用一段饶舌描述了澳大利亚所面临的局面:

“一个忠实的AUKUS ANZUS盟友,一个被厚重地缘政治窗口扔进反向热带大陆的自由中等大国,

如何应对一个被怒火烧毁的人?

第47任总统 – 反复无常,妩媚而不堪,

他是气候变化否认者,排斥建立的敌人,

首席关税制裁者,MAGA帽子崇拜者,

一百年的友谊没有带来多大的安慰,

而我们每天都看着他将国家抛弃。

结盟是虚幻的,强权偶像却让人感到好奇,

欢迎各位,进入第二个特朗普政府!”

梅利莎的说唱捕捉了时代,但伴随其的是什么音乐?

我对明年会议标题的建议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标题,米德尔顿关于雅各布伦伦的讽刺迷惘剧的名称:

“我的主人们,疯狂的世界。”

Chen Ling

Chen Ling's writing is characterized by her empathetic approach to storytelling and her focus on the human element of news. Her features capture the heart of the Chinese-Australian experience, highlighting the triumph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community. Chen's ability to connect with her audience through her writing has made her a beloved figure among her readers, and her work continues to shed light on the stories that matter.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