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未来:重塑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关系

图片源于: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research/2024/11/more-than-the-sum-of-its-parts-developing-a-coordinated-us-australian-response-to-potential-chinese-aggression?lang=en

卡内基亚洲项目的“联盟未来”项目旨在确保堪培拉和华盛顿在新的方式上合作,运营并整合他们的联盟。

该项目探索如何进行艰难的改革,铸造新的合作模式,协调过时的法规,更好地对齐国家战略,解决主权问题和风险阈值,最终为更具竞争力的时代改革联盟。

伴随着其不断增强的军事力量,中国在印太地区愈发表现出强制和挑衅行为。

除了频繁使用灰色地带战术骚扰和恐吓邻国外,中华人民共和国(PRC)声称的领土引发了人们对于其可能开始战争以征服台湾或强行夺取东海或南海争议岛屿的担忧。

2022年美国国家防御战略(NDS)将与中国的竞争视为国家的优先挑战,并认识到美国军队单独无法成功威慑或在必要时击败中国的侵略。

美国NDS将盟友和伙伴视为战略的“重心”,并认为这是美国的一种不对称优势。

同样,澳大利亚2024年国家防务战略将“拒止威慑”作为优先任务,并重申国防战略评论的结论,即澳大利亚国防军(ADF)当前“尚未完全适应任务”。

国防部还强调“澳大利亚必须与国际伙伴更紧密合作”,并将“加深和扩大”与美国的军事合作。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澳大利亚和美国已经同意通过澳大利亚的导弹和爆炸物企业(GWEO)共同生产弹药。

此外,澳美之间的三边安排AUKUS将为堪培拉提供核动力攻击潜艇,并加强三国之间的技术合作。

尽管美澳军事合作似乎正迅速加深,但真正的战略整合仍然不足,而这种整合对所有其他形式的军事合作至关重要。

我和Becca Wasser定义的盟友间的战略整合是“对威胁的共同理解和优先次序,以及协调的应对这些挑战的分工”。

战略整合是最难以实现的合作类型——尤其是在和平时期——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和保护主权的欲望。

美国和澳大利亚最强的战略整合形式——对联合防御行动的坚定公开承诺——考虑到政治现实,似乎不可行。

然而,甚至较不正式的战略对齐形式也可以增强联合威慑威胁的可信度,并助确保其他形式的军事合作支持在战略层面上识别的目标。

盟友伙伴之间对威胁、角色和责任的共同理解应当塑造其他形式的机构和战术合作,使每个努力层次都朝着共同目标努力。

例如,堪培拉和华盛顿理想上应就共同开发和共同生产在优先情景下需要的武器达成协议,例如海洋打击和空防导弹。

同样,联合演习应当练习与优先情景相关的行动,美澳军队应当假设其可能的角色,并按计划进行联合演练。

然而,战略整合并不要求优先顺序的完美一致和对回应的预承诺。

相反,美国和澳大利亚需要共同探讨可能面临的军事挑战,并进行诚实的对话,以便双方更好地理解集体目标。

定期、坦率的战略和作战对话将使华盛顿和堪培拉能够识别彼此之间的相似点和差异,制定应急计划,以便在可能危机中基于可行和现实的假设制定联合应对方案。

任何联盟计划都可能存在多个变体,并具有条件性。

此外,在危机时,澳大利亚和美国高级领导人肯定需要决定是否实施这些计划。

更可能的是,任何现成计划都需要根据意外发展进行显著修改。

这些计划可能并非完全“毫无价值”,正如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所言。

而前总统指出,计划过程本身才是真正重要的,因为它促使做好更快速的理智回应。

联合计划将迫使澳大利亚和美国官员“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使他们能够基于实际危机迅速制定合理回应,这可能与原定计划有所不同。

自冷战结束以来,美澳军队在中东地区频繁协同操作。

然而,这些冲突与对抗像中国这样拥有强大常规力量和核武器的国家的战争有很大不同。

针对来自中东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者的威胁,美国的应对计划通常是在危机出现后才开始。

通常情况下,美国会拼凑一支联盟,最后大家共同商定战略和作战计划。

这一过程通常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

例如,在1990年8月,萨达姆·侯赛因入侵科威特后,美国有五个月的时间可以组建联盟,增派部队到该地区,并制定解放科威特的计划。

在1999年的北约科索沃空战行动中,当时的联盟仅同意一种渐进的空中攻势。

当这一战略未能迫使塞尔维亚撤回时,北约成员国经历了漫长的谈判,最高盟军指挥官韦斯利·克拉克将军不得不获得联盟批准才能对潜在目标实施打击。

如果中国参与一场侵略战争,美国、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不会有多少时间来制定协调的回应。

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迅速军事回应对于阻止北京实现其目标至关重要。

否则两国将面临不得不收复中国的领土收益的前景。

理想情况下,盟友之间应已对彼此的能力有良好的了解,深刻理解问题,共享响应计划,并达成联合军事指挥结构,以支持联合行动。

然而,尽管澳大利亚和美国防御战略之间似乎存在显著的协调,但两位盟友之间存在根本差异。

近年来为加深美澳军事合作所采取的许多具体步骤是在缺少两国军队如何共同抵御印太地区侵略的基础性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

因此,他们现在需要开始进行这些对话并制定这些计划。

本章考虑美国和澳大利亚如何加深其战略整合以对抗中国侵略的问题。

本文列出了三种不同的情景,并根据双方的利益概述了美国和澳大利亚军队之间的合理职责分工。

我选择了三种可能但假设的中国使用武力的情景:未来某个不确定日期对台湾的全面入侵、近期对二号托马斯礁的攻击,以及在2020年代末对澳大利亚军队在大珊瑚海进行的灰色地带胁迫。

这些情景的选择是因为它们在侵略发生的区域和美国与堪培拉的战略利益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接下来的三部分将大致概述:一个中国袭击或骚扰一个对美国和澳大利亚而言“战略上”重要的地区的情景。

然后是一个合理的防御计划,确定美澳军队将承担的应对假设中国在印太地区发动的攻击的角色和任务。

第一部分:台湾入侵情景

尽管中国对台湾的入侵可能性不如其他形式的胁迫(例如灰色地带攻击)高,但美国国防部已将全面攻击台湾视为其“节拍情景”,因其操作挑战和战略后果的严重性。

因此,它成为美国军事力量最终衡量的基准,是美国作战计划、现代化和工作姿态的驱动因素。

针对台湾的大规模海陆空联合突袭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任务,但是台湾与中国大陆的接近和与美国及澳大利亚的距离这两个基本现实,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PLA)对台湾展开攻击时难以克服。

北京始终主张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并认为台北最终必须屈服于北京的统治,最好是和平地。

如果台湾寻求宣布独立或拒绝接受来自PRC的未来统治,北京明确表示愿意使用武力迫使台北屈服。

自1979年以来,美国一直对台湾维持战略模糊政策,其中华盛顿向台北提供防御物资和服务,但并没有对PRC攻击的情况下保卫台湾的无条件承诺。

尽管正式的美国政策未变,乔·拜登总统多次表示美国将在中国攻击时保卫台湾。

我并不判断中国对台湾的即刻入侵的可能性,这一问题尚存很大争议。

毫无疑问的是,PLA的现代化正在改变东亚的力量平衡。

这一现代化使得中国军队敢于在整个地区采取侵略性行动,并增加了PLA成功展开如此大胆的行动的几率。

如果北京确信和平统一的途径已被关上或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它可能会冒险发动全面攻击台湾的战争。

最困难的台湾入侵情景涉及PLA进行大规模攻击,试图迅速征服岛屿——实现领土上的既定事实——在台湾的国际伙伴能够干预之前。

PRC的攻击可能首先会通过多领域精准打击展开——即PLA所称的联合火力攻势——针对台湾关键军事力量、区域内的美国基地和第二岛链内的美海军力量。

同时,PLA还将使用网络战、电磁攻击、反太空能力和信息战,以削弱美国的情报、打击和通信能力,旨在使美国军队失去联系和能力。

一轮大型的陆基弹道和巡航导弹发射可能会摧毁台湾的大部分空防设施,限制美国战斗机有效大规模作战的能力。

因此,人民解放军空军(PLAAF)将可能在海峡和台湾空域获得制空权,并继续利用空中力量削弱台湾的防御能力,剔除剩余的力量,并利用海基和陆基火力打击优先目标。

人民解放军海军(PLAN)将旨在通过共同封锁攻击台湾与外界的联系,确保台北无法争取国际支持,并阻止补给和军火运送到岛上。

PLA的封锁行动将包括切断互联网电缆、袭击港口和机场,以及传统的对岛屿实施封锁。

这时,PLA将展开共同的岛屿登陆行动,海军同时派遣舰队跨越海峡,在台湾北部海滩进行两栖登陆,同时其空降和特种作战部队进行空降突袭以占据关键地形,包括机场、桥梁和港口。

运输船将由PLAN强大的先进驱逐舰和巡洋舰编队护航。

防御台湾:角色与任务

国际努力保护台湾将涉及多项同时进行的重大军事任务。在攻击开始之前,将面临进行前方威慑行动的问题,以劝阻北京发动入侵。

然而,一旦战争开始,存在三个核心作战任务:阻止入侵部队,攻击中国大陆的军事目标,以及保卫后方地区。

考虑到其利益和能力,澳大利亚军队可能会专注于保卫后方地区,并可能象征性地派遣一支部队向前方展示威慑力。

就美国军队而言,将专注于攻击中国入侵部队和压制或摧毁中国大陆的关键军事能力,若允许进行从大陆攻击。

这一职责分工与两国的利益和能力相符,美国负责对PLA部队的进攻性作战,而澳大利亚军队负责捍卫关键的海上交通线和自身领土。

美国和澳大利亚军队理想的战斗姿态与通过力量前置部署来进行威慑的愿望存在紧张关系。

华盛顿需要在整个战区分布美军,以实施更具生存能力的姿态来承受中国的首次打击。

就澳大利亚等盟友而言,其军队远离主要的作战区域,他们必须决定是否将部队前置,以示,显示多国联盟将反对任何入侵尝试。

由于澳大利亚拥有数量有限的飞机和舰艇,即使它们在最初攻击中幸存下来,也很难维持,并且无法对前线作战作出显著贡献。

此外,前置部署将削弱澳大利亚本土的保护能力,亦无法有效保护南海和印度洋的关键海上交通线。因此,在这种情景下,澳大利亚可能会在前方威慑行动中做出最小的贡献,而是通过在澳大利亚周围部署部队来增强本土防御能力,并保护关键的海上交通线。

在中国开展入侵后,美国军队需要时间从最初的打击中恢复和重新集结,并开始有效地开展攻防作战。

纯粹的拒止策略侧重于通过击沉运输部队跨越海峡的舰船来阻止侵略部队,并支持台湾军队攻击已登陆的PLA部队。

由于入侵舰队将会受到由上层反舰巡航导弹和先进的地对空导弹,并由PLAN驱逐舰、巡洋舰和珩以来的护航力量保护,因此最初的防守火力将主要来自于攻击潜艇和远程导弹打击。

美国潜艇将反复进出台湾海峡,击沉PLAN舰艇。即使澳大利亚在2032年获得第一艘弗吉尼亚级攻击潜艇,ADF也不太可能将其潜艇力量聚焦在台湾海峡的行动上。

首先,这是因为海峡的狭窄地形和浅水位,允许只有几艘潜艇同时安全作战。

其次,台湾海峡距离HMAS Sterling千里,往返需要多天,澳大利亚的核动力攻击潜艇(SSN)在耗尽鱼雷后必须进行长途旅行进行补给。

由于澳大利亚潜艇数量非常有限,且只有少数能够参与海峡作战,因此皇家澳大利亚海军(RAN)的柴油动力柯林斯级潜艇和弗吉尼亚级潜艇将专注于巡逻南太平洋的关键海上交通线,以确保PLAN部队无法进行远洋行动并威胁澳大利亚及其他后方地区。

击败入侵部队的第二个方面涉及攻击PLA在台湾的站稳脚跟,并为台湾防卫者提供空中支援,因为一些PLA部队很可能进入台湾。

施压伐根样的登陆区域,并限制登陆的增援部队数量将有助于防止中国部队突破。

这可能采取对登陆区域发动远程导弹打击,或进行空中攻击的形式。

理想情况下,空中攻击应与台湾军队协调,以防止误伤事件,提高打击的准确性。

对台湾进行战斗机扫荡是必要的,以护送攻击部队并防止PLAAF飞机观察并打击台湾的防御阵地。

由于PLAAF战斗机将控制台湾上空,因此需要第五代隐形战斗机。

因此,美国空军的F-22和F-35战斗机将可能在分散的方式运作,并由加油机支持,首当其冲为台湾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

尽管澳大利亚拥有三支F-35中队参与台湾上空的空中行动,但由于多种原因,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

皇家澳大利亚空军(RAAF)的F-35必需与美国空军分散操作整合,以幸存于PLA的攻击之中,这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并需要美国的加油和后勤支持以支撑其部署和行动。

此外,它们的参与将使得为保护澳大利亚基地而留出的战斗机数量变得非常有限。

如果被允许,攻击中国大陆可能使联军能够抑制中国空中力量,削弱或摧毁对于长程打击至关重要的PLA情报和目标系统。

再说一次,这一任务将由美方军队执行。

美国拥有一支隐形轰炸机机群,可以进行超长程飞行,穿透中国防空网,并对中国军事目标(包括坚固掩体)实施大规模打击。

此外,非隐形的美方轰炸机可能会从长程发射巡航导弹或高超音速导弹袭击部分中国目标。

可疑的是堪培拉会授权澳方对中国大陆进行打击。

此外,RAAF缺乏打击中国大陆所需的射程和全方位隐身能力。

虽然RAAF拥有远程空地巡航导弹,但并不具备能够投放大批量武器以穿透中国综合航空防御的轰炸机。因此,RAAF可能会将这些导弹预留给其他任务,例如保护海上的交通线,并可能会对在南海争议岛屿上的PLA基地实施打击。

在一般情况下,美国-澳大利亚计划中必须讨论的另一项考虑,尤其是对大陆打击的计划,是核升级的风险。

考虑到其日益增长的核军备,中国很可能效仿俄罗斯,威胁使用非战略核武器以试图威慑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介入及对其领土发动攻击。

然而在台湾战争的早期阶段,中国进行有限核打击的可能性仍然较低,因其拥有大量常规打击选项。

若战争持续,随之而来中国发动非战略核武器的风险会增加,因为升级可能使其以较有利条件结束冲突。

无论如何,中国不断增长的战略和非战略核武器不能被忽视。

美国和澳大利亚必须考虑其行动的升级风险,实施升级管理的策略,并将这些问题纳入其防御计划。

最后一个任务是保护后方地区。考虑到ADF的操作限制和优先级,澳大利亚可能会主导负责保卫其自身领土和保护北方海上交通线的任务。

通过将大部分空军和海军力量保持在南太平洋,澳大利亚能够增强自身防御,并对PLA在南方的力量投放进行挑战。

保护澳大利亚的空军和海军基地也至关重要,这些基地是美方轰炸机和潜艇行动的关键起飞点。

PLA火箭军(PLARF)拥有可对北澳大利亚打击的双重能力中程和洲际弹道导弹。

此外,中国的导弹潜艇(SSGN)和轰炸机可能对北澳大利亚基地发起巡航导弹攻击。

如果这些基地被用于支持美方行动,PLA可能会对其进行打击。因此,澳大利亚需要分层的空中防御体系,包括来自F-35和F/A-18战斗机的 Combat Air Patrol(战斗空中巡逻),地面空防以及位于北部来袭区域的澳大利亚导弹防御舰艇,以拦截来袭的中国导弹。

这些部队将通过澳大利亚的金达利操作雷达网络(JORN)和RAAF的天空眼(Wedgetail)空中预警机来引导应对来袭威胁。

另外,澳大利亚的海洋巡逻飞机、潜艇和越视雷达网络将监控北方区域和马六甲、巽他和龙目等战略性海峡。通过从多个来源收集情报,互相融合和处理信息,澳大利亚能够增强态势感知,防止中国力量突破第一岛链。

澳大利亚的JORN能够探测范围在1,000-3,000公里的海上和空中目标。

这将有助于为潜在威胁提供提前预警,而这些威胁需要由其他资产(例如P-8、E-7或高空无人机及潜艇)加以确认。

柴油动力的柯林斯级潜艇,虽然续航能力有限,也可以在关键海峡区域巡航,拦截任何试图穿越区域的PLAN潜艇或舰船。

如果澳大利亚拥有弗吉尼亚级潜艇,它们也可以潜伏在更深的水域,密切监视潜艇和水面PLAN军舰。

若PRC真的入侵台湾,澳大利亚可以通过保卫南太平洋基地和部队,以及巡逻关键海上交通线,在防御努力中作出重大贡献,而美方军队专注于击溃入侵并攻击大陆。

人们常常误解,认为一旦RAN拥有美国的潜射核潜艇,它就会被期望参与进攻行动,但实际上这既没有可行性也没有意义。

在与中国的大规模战争中,提供基地接入和后勤支持以及空中防御是与澳大利亚核心利益和能力相一致的重要行动。

第二部分:第二托马斯礁

中国对菲律宾在第二托马斯礁的灰色地带胁迫已在发生。

第二托马斯礁是斯普拉特利群岛的一个礁石,菲律宾和中国均声称拥有该岛。

为了保护其对第二托马斯礁的声索,菲律宾在1999年故意将一艘军舰——BRP Sierra Madre——搁浅在该礁上。

自那时以来,菲律宾定期向该舰实施补给,同时也更换驻防船员。

2013年,中国在第二托马斯礁附近建立了海岸警卫队巡逻队,并在近年来显著增加了其海上民兵的存在,甚至以越来越具攻击性的战术企图切断Sierra Madre的补给。

2022年,中国船只曾多次与菲律宾补给船只进行“较量”,激烈逼近,同时要求其停止作业。

在2023年下半年,中国对菲律宾江西补给船几乎发生了肇事冲突,甚至用喷水器和棍刀袭击菲律宾海军。

2024年7月,菲律宾和中国之间达成了一项协议,暂时缓和了第二托马斯礁周边的紧张局势,但并未永久解除根本的争议。

到2025年初,北京再次指责马尼拉试图在该礁上建造永久性建筑,以取代即将老化的Sierra Madre。

与此同时,中国海岸警卫队、海上民兵和PLAN舰船在礁附近建立了持续存在,恢复对菲律宾补给任务的骚扰。

北京威胁要对礁进行封锁,强行夺取该礁,并移除Sierra Madre,菲律宾已请求美方和澳方对该危机提供协助,但尚未正式依靠美国的互助防御条约。

保卫第二托马斯礁:角色与任务

在这一短期战斗情景中,菲律宾、美国和澳大利亚希望阻止中国在南海的领土扩张,同时维护第二托马斯礁的现状,尽量避免危机升级到全面战争。

核心的菲律宾军事任务包括驻守礁石、对驻守在Sierra Madre的菲律宾军队进行补给、对礁周边的空中和海上活动进行监视,以及进行空中和海上演习及航行自由行动。

在这个情景中,菲律宾仍将负责驻守和补给其驻守在礁上的兵力,而美国和澳大利亚则很可能仅提供间接支持,包括军事协助、监视和坚持其在南海的航行自由权。

迄今为止,菲律宾军队一直独立驻守Sierra Madre。

对于美方提议通过与菲律宾上的船员建立联合存在或替换生锈的船体进行建设的人国际上曾有过偶尔呼声。

这两种行动都可能导致严重升级,因为这将涉及美方在 territorial dispute 的立场,可能会被中国认为触碰了红线。

因此,支持联合驻守的人士认为,习近平是否意识到PLA尚未准备击败美国,尤其在距离中国大陆如此遥远的情况下。

不过,习近平还需要权衡国内的舆论,他历来努力避免被视为软弱,因此在美国军方开始直接支持菲律宾在礁石上的驻守时,也不可能轻易妥协。

由于澳大利亚在第二托马斯礁的争端中没有直接利益,也没有与菲律宾的互防条约,因此堪培拉可能不会考虑驻守该礁作战,最佳措施应由菲律宾负责。

美方或澳方海军或海岸警卫船可直接参与补给活动,运输补给到第二托马斯礁或护送菲律宾货物及人员船只。

但这些举动会增加直接对抗的可能性,若中国封锁该礁,补给可能涉及通过封锁并强迫对峙。

因此,让菲律宾负责Sierra Madre的海上补给更可能是稳定且具合法性,而且美国和澳大利亚海军可以为菲律宾海员提供学习逃逸战术与防御突然搜查和拦截的方法。

此外,两国可能会向菲律宾提供巡逻艇,让菲律宾参与这一任务,以更持久地驻守该礁,从而提高反击中国的能力。

通过船只向Sierra Madre补给食品和其他物资是最首选的方法。

但是如果中国船只的激进行为阻止菲律宾船只通过,或实施全面封锁补给,则可以考虑采用空投方式。

在2014年,当中国封锁了第二托马斯礁长达三周时,菲律宾通过空投物资给驻守在礁石上的船员。

菲律宾最近在2024年也采用了类似方式进行补给。

在美、澳的视角下,菲律宾维持补给任务的责任最为重要。

如果封锁扩展至相当长的时间,两国可能考虑在此方面帮助菲律宾。

空投基础物资(如食品、水和药品)可作为一项人道主义任务进行。

PLAARF可能对空投实施干预,但不同于海上,难以持续巡逻空域,因此对在礁石上执行的空投干预较为困难。

美方或澳方的空投行为将冒升高升的风险,因为这将直接使他们的部队置于中国可能制止的境地,这或许并不符合澳大利亚的利益。

但美国可能愿意承担这种风险,因其与菲律宾有互助防御条约,而澳大利亚则不太可能这样做。

仅仅知道中国船只的活动是菲律宾面临的一项困难挑战,而美国和澳大利亚有可能在此方面有所帮助。

中国计划的战争舰艇不仅由中国海军战舰组成,还有海岸警卫队和海上民兵船只,它们企图与商业渔船混淆,以避免被发现。

这些渔船,无论是真正的商业渔船还是海上民兵,往往都不使用其安装的自动识别系统(AIS),即使法律要求它们开启,因此,实时识别和追踪海上民兵船只变得十分困难。

在第二托马斯礁的事件中,海上民兵船只在激烈的碰撞中以低强度的攻击,以国家机构连接并支持中国的主权声索。

为了增强菲律宾在第二托马斯礁周围的海上态势感知,美国和澳大利亚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多国南海监视中心,融合来自卫星的多方情报。

此外,澳大利亚和美国可以定期派遣海上巡逻艘船(例如P-8)和无人机(例如MQ-9B)增加这一地区的存在。

在这条情景中,终极任务是坚持在南海的航行自由,并通过结合展示力量来提升菲律宾的力量。

示范与日本等其他利益相关国家的舰际演练,表明联合行动能力,增强建立自由通行权有助于坚决捍卫。

在第二托马斯礁,华盛顿和堪培拉的利益并不足以让他们在强大的中国侵略面前采取前线立场。

因此,面对中国灰色地带的威胁,菲律宾将继续在此行动,并继续派出兵力驻守第二托马斯礁,向REAF供应补给。

然而,菲律宾军队被PLA和中国海岸警卫队的火力压制,难以采取更具规模实力的海上行动。

因此,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结合可以通过建立一般主权意识提升的海域监测中心,借助定期的多国南海演习实现共同决心,以维护现状。

第三部分:大珊瑚海胁迫

由于与所罗门群岛日益深化的合作,PLA的部队已在南太平洋建立了持久存在,并在2025年开始频繁骚扰在大珊瑚海的澳大利亚舰艇和飞机。

在这一假设性的未来情景中,中国在南太平洋建立了军事存在,其陆海空力量正以大珊瑚海的相同形式对澳大利亚舰艇和飞机进行灰色地带胁迫。

中国对南太平洋的兴趣首先源于其对支撑经济增长的资源保护的需要,特别是鱼类、矿物和木材。

除了物资需求外,中国志在削弱现有的同盟,并建立以中国为主角的合作关系。

中国深化其南太平洋扩展始于2022年4月与所罗门群岛签署的秘密安全协议,双方同意在安全和执法领域展开合作。

该协议在2023年被披露,此后所罗门群岛将中国建筑公司(CCECC)授予了霍尼亚拉和玛基拉省的港口翻建合同。

所罗门群岛政府曾抗议说不会让中国在其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这被证明是虚假的。

在2025年初,尽管港口建设仍在进行,但PLAN舰艇频繁地在霍尼亚拉港停靠,甚至有中国渔船和海上民兵在所罗门群岛和珊瑚海内活动。

随着中国继续在该岛进行工程建设,当地居民对中国的存在愈发不满。

在2025年春季,针对亲中国的所罗门群岛首相的抗议活动暴发。

引荐中国的安全条约,所罗门首相请求中国出兵“维护秩序”。

北京通过派遣人民武装警察(PAP)作为“维和人员”来帮助恢复霍尼亚拉的秩序。

抗议活动迅速被镇压,但中国在霍尼亚拉驻扎,随后PLAAF战斗机和无人机也加入了驻守。

除了非法捕鱼外,中国舰艇和飞机也开始骚扰在大珊瑚海作业的澳大利亚军机和舰艇。

中国军队在珊瑚海实施不安全操作,与澳大利亚皇家海军(RAN)和皇家空军(RAAF)的舰艇和飞机近距离接触。

例如,PLAAF战斗机曾向RAAF P-8飞机发射信号弹,这是在黄海上对待澳洲直升机的一种战术。

这样一种增加的中国胁迫对澳大利亚军队的骚扰,直径升高至近距离碰撞,例如中国船只几乎与正在运输美国和澳大利亚海军陆战队的澳大利亚两栖舰发生碰撞。

大珊瑚海:角色与任务

在大珊瑚海的情景中,中国灰色地带战术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然而,大珊瑚海并没有面临领土争端,因而这一局势的潜在冲突范围将受到影响。

因此,首要的角色和任务将是增加对北方海域的巡逻,记录并披露中国的违法或危险行为,并主张自由航行,希望阻止进一步的骚扰。

鉴于澳大利亚对此情景的利益及其部队的接近,澳方军队负责保卫自身北方水域并记录中国军队的激进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与此同时,美国则充当奥方的后盾,在澳大利亚的常规巡逻中派遣间歇性的军事力量,明确华盛顿准备在中国敌对行为下保卫澳大利亚军队。

对于澳大利亚而言,PLA的增强存在可能使堪培拉面临军事威胁,因而有必要防御出离岛屿及水域,以对抗中国攻击。

由于这一局势对澳大利亚主权构成直接威胁,因此堪培拉应将重点放在制衡中国的灰色地带战术上。

再者,ADF最有能力对此骚扰进行反击并保护航行自由。

由于其地面横向监测雷达网络,加上空中情报资产,ADF能够对该区域进行监控,同时RAN可扩大对澳大利亚北方海域辖区进行巡逻。

澳大利亚还需要增加RAAF在其北方基地的常规部署的飞机数量。

ADF也可以部署带有远程导弹和空中防御的地面部队,以保护这些基地并使堪培拉对邻近的中国军队形成威胁。

通过这一措施,在不直接对抗的情况下,迫使PLA停止其灰色地带胁迫行为,至关重要的是,必须有一个可信的升级威胁。

这里,每周期轮换美国的轰炸机和舰艇,以及联合演习可能为潜在的升级威胁提供基础。

尽管美国每年定期向达尔文派送海军陆战队并不时向澳大利亚空军基地增派其他部队,但美方存在的间歇性质无法支持应对与中国直接的日常威胁。

此外,澳大利亚军队将主导整合这些事件的记录,并与国际社会分享。

美国可以补充澳方的情报,通过太空能力帮助识别中国的非法行为,以及追踪其动向。此外,已在达尔文的美方海军陆战队可通过澳大利亚的其他两栖舰艇和RAN舰艇往来太平洋与阿拉弗拉海。

这样跨国海军联合存在的现象已频繁发生,因此不会被视为激进,盟友可以继续这一做法。

这样的深度海上整合也传达出强有力的信号,即美国支持澳大利亚。

不过,一般而言,美国将支持ADF,后者也将亲自反击灰色地带的中国攻击。

结论

美国和澳大利亚需要加强威慑能力,须有能力击退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各种行动。

美国和澳大利亚军队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经验丰富,能共同抵制共同威胁,但对于中国来说,这显然是远比以往的对手更大挑战。

中国在军事领域的力量已达到没有一个国家——甚至美国——能够单独匹敌的水平。

而且中国的目标是实现快速军事胜利,这将十分难以逆转。

在战争发动之前进行联盟规划,而不是在事后,至关重要。

尽管澳大利亚和美国的防御战略似乎步调一致,两国之间仍然存在众多差异。

但华盛顿和堪培拉的官员对这些差距可能理解不够, 有必要共同参与战略和作战规划过程,以尽可能确保双方对自身的立场补充理解。

鉴于华盛顿和堪培拉在上述三种假象情景中的利益差异, 掌握一个分隔占主导地位的各自任务,因而处于不同情景将使分工方显合理。

两国都没有能力、亦没有处于适当位置的能力来承担三种不同地点的所有任务。

我对每位盟友的威胁优先级排名及其分配的角色与责任在下表中明确展示。

然而,美澳不必消除所有差距,亦需制定计划来强化威慑。

私底下,堪培拉与华盛顿需要触及这些话题,并草拟联合响应计划,以增强他们对任何侵略的反应能力。

有关澳大利亚是否会加入美国领导的捍卫台湾的行动,有很多问题。

归根结底,澳大利亚政府在袭击之时将作出是否加入此战争的决定。

政府可能会拒绝加入反华联盟,或因其与北京的经济联系而拒绝向美国军队提供基地使用。

在我所提出的职能管理中,然而澳方军队并不是在海峡中对抗中国军队,而是支持以多国联军保护本土和北方重要海上交通线。

在这一情形下,澳大利亚处于后方美军与台湾军队则是在前方。

在南海情景中,澳大利亚和美国都希望阻止中国的领土扩张,同时又不希望为争议礁石而卷入战争。

因此,双方都将提供有限的支持给菲律宾,而菲律宾将继续负责对第二托马斯礁驻军的补给。

美方对菲律宾的支持更有实质性意图,因其与菲律宾间有更相关的双边关系,故其对保持美国在该地区的战备威慑力而言,可能承担更大责任。

在大珊瑚海中,澳大利亚所关心的利益最大。

由于地理位置,使得其在应对中国的灰色地带攻击的主导地位理应成为自然。

美国也对保护澳大利亚有切实的兴趣,但鉴于大珊瑚海情景并不涉及领土争端,因而即时升级的可能性减小。

在这一情况下,美国将为澳大利亚提供与第二托马斯礁类似的支持,偶尔加大美方的军事部署并与ADF军队进行联合演习。

本报告旨在激励学者、智黑库成员及澳美官员的对话。

它不对美澳两国军队在特定场景中的具体行为提供最终回答。

对于美国与澳大利亚的盟友关系来说,这未必是最理想的三种情景。

而我所描绘的分别威胁认知及各自的职能管理,几乎肯定与两国关注现实是有不同的。

但堪培拉和华盛顿不必完全一致,对威胁置顶以及对盟友反应的预承诺,甚至对其角色职能的适当分配达成共识。

然而,美国与澳大利亚的官员必须详细地讨论和辩论这些问题,才能形成协调的务实响应计划,力争以此实现对中国侵略的威慑,希望在首位就能阻止侵略的发生。

如果联盟的目标真是超越其个别部分,华盛顿和堪培拉必须在和平时期进行艰难的对话,探讨各自对威胁的认知,以及如何协同响应特定的中国攻击。

Chen Ling

Chen Ling's writing is characterized by her empathetic approach to storytelling and her focus on the human element of news. Her features capture the heart of the Chinese-Australian experience, highlighting the triumph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community. Chen's ability to connect with her audience through her writing has made her a beloved figure among her readers, and her work continues to shed light on the stories that matter.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