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sbs.com.au/news/article/what-is-panda-diplomacy-and-how-is-china-using-it-in-australia/lufx1i2it
中国总理李克强的澳大利亚之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也是七年来中国总理首次访澳。
李克强预计将参观阿德莱德动物园,并延长对大熊猫王王和福利的租借。
熊猫外交被认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尽管这种外交手法是否为熊猫自己所理解仍然存在疑问,但有些中国的大熊猫在全球政治中扮演着重要的外交角色。
李克强的访问使得人们再次关注“熊猫外交”,即中国政府将熊猫赠送给国家以传达特定的信息。
李克强在阿德莱德机场受到南澳大利亚州州长彼得·马利纳尔卡斯和外交部长佩妮·王等政要的欢迎。
在周日的阿德莱德动物园,李克强宣布将向澳大利亚派送一对新的熊猫,而已在澳大利亚待了15年的王王和福利则将被送回中国。
熊猫外交的历史如何?
许多东亚国家使用动物外交,这种做法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
在1950年代,毛泽东主席曾以礼物的形式将熊猫送给中国的共产主义盟友,包括朝鲜和苏联。
1972年,中国向美国赠送了熊猫,这一消息在当时广为传播,当时的野生熊猫由于经济和旅游限制,游客几乎无法见到。
前美国第一女儿帕特·尼克松在一次国事活动中表达了对这些动物的热爱,正好是在中美关系正常化时期,中国政府遂将熊猫赠送给美国。
到1980年代,熊猫外交发生了变化,熊猫开始以10年的租借形式提供,并可选择续租。
这种租借的转变使得中国能够不断推动其在国外的形象,同时建立起“关系”的纽带。
向其他国家出租熊猫的同时,接收国每年需支付大约100万美元的费用。
2011年,为了签署石油协议,两个熊猫被送到了苏格兰。
接收熊猫的国家还包括丹麦、德国、韩国、俄罗斯和卡塔尔。
熊猫外交是如何运作的?
租借熊猫被视为促进中国与接收国家之间的互惠伙伴关系,而撤回熊猫,就如中国在2023年与美国的关系一样,被广泛认为是关系恶化的表现。
牛津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的凯瑟琳·巴金汉在2013年的研究中写道:“为什么爱丁堡动物园有熊猫,而伦敦动物园没有?可能是因为苏格兰有中国想要投资的自然资源。”
巴金汉说:“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分享这样一种珍贵动物的照顾,加强了中国与其‘内圈’国家的关系。”
有前美国驻华大使芭芭拉·博丁去年指出,熊猫本身并不被视为珍稀物种。
“真正受到青睐的,是来自中国政府的良好关系的象征,反映在熊猫赠送的行为上。”博丁表示:“一旦中国与某国在外交、贸易或安全等问题上有所进展,这种熊猫赠送往往被看作是一个‘印章’。”
“这一点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早期尤为重要,因为各国在这一新阶段里希望获得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