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theprint.in/world/amid-red-sea-crisis-and-chinas-belligerence-indian-ocean-countries-agree-to-keep-zone-stable/1961627/
在澳大利亚珀斯举行的第七届印度洋会议上,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表示,印度洋地区尚未准备好领导,“这些形容词在如此动荡的时期承载着深刻的意义。”
此次会议由印度外交部、位于新德里的智库印度基金会和澳大利亚政府共同举办。
随着伊朗支持的胡希叛军在红海的新威胁持续对全球海洋贸易造成影响,同时中国在该地区的力量展示不断加剧,与会的印度洋地区国家在珀斯重申了保持海洋区域稳定和可持续的重要性。
苏杰生表示:“当我们凝视印度洋时,世界面临的挑战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一端,冲突、对海上交通的威胁、海盗行为和恐怖主义等问题随处可见;而另一端,则是对国际法的挑战、对航行与空中飞越自由的担忧,以及保护主权和独立性的紧迫需求。”
他的话背后是胡希叛军针对通过红海和阿拉伯海的航运集装箱发起导弹和自动武器攻击的背景,以及中国与该地区其他国家的海上对抗愈演愈烈。
在对中国进行不点名的批评时,苏杰生指出,制造业和技术的过度集中造成了供应链风险,COVID-19带来的教训要求全球多样化生产,建立供应链韧性。
他警告小国可能会受到某些国家的操纵,从而导致不可持续的债务、不切实际的项目和不明智的选择。
在其他海域冲突频发的背景下,与会的成员们借此机会强调印度洋地区相对和平的历史,同时呼吁彼此保持对话渠道,共同应对各类关切。
新加坡外长维维安·巴拉克里希南指出:“如果中东地区的火势扩展,不仅仅是红海的航运将受到影响。红海和胡希叛军的现状清晰地提醒我们,印度洋同样存在战略要道。”
他补充道:“从珀斯、科伦坡、孟买或新加坡出发的任何船只,都不需向任何人寻求许可,也无需向任何人支付租金,就能决定其航行目的地,这正是航行自由的法律和经济意义。”
巴拉克里希南还强调,新的陆上交通网络无法替代海洋航运。
然而,苏杰生急于强调“横向陆地互联互通”的重要性,这应当补充和支持海洋运输流动。新构想的雄心勃勃的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和印-缅-泰三国公路,则可以成为“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改变游戏规则”的项目。
但他也承认,恢复历史上印度洋区域的“无缝”联系是必要的。他表示,这可以通过相互渗透的方式保持联系。
澳大利亚外长佩妮·黄表示,一个稳健的区域架构能够反映出这一无缝目标。
印度洋会议自2016年在新加坡首次召开以来,随着过去十年来印度与澳大利亚之间关系的日益密切,会议也变得更加重要,自莫迪总理上任以来。
苏杰生表示,未来的会议应当汇聚商业领袖和经济学家。
“正是在这个印度洋地区,规模经济、庞大人口与巨大的购买力汇聚在一起。”印度基金会创始人拉姆·马达夫说道。
他提到,超过60%的全球集装箱运输和70%的能源贸易经过此地。
马达夫感谢澳大利亚政府将此次会议的战略意义从“轨道1.5”提升到“轨道1”。
“必须确保区域内的战略平衡。”
中国在该地区的角色仍然引发警惕与关注。中国研究舰船在该海域的存在并没有被忽视。就在本周,北京为其在印度洋马尔代夫领土上的船只辩护,称其目的为和平,旨在促进海洋科学理解。
目前,科伦坡在印度的新德里方面提出异议后,已对研究船进入其领土实施为期一年的暂时禁令。印度观察人士指出,这些船只进行的是间谍活动。
佩妮·黄表示,虽然“躲避和隐藏大国竞争已不再可能”,但战略竞争的风险不应演变成冲突。
“我们希望确保区域内的战略平衡,以免任何一国能够决定结果或限制他国的选择。”
四方安全对话(印度、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支持在印度洋地区建立更大架构,黄提到,这些架构多年来由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过程刻意构建。
她警告说,那些“恶意”地声称ASEAN中心性会被四方 alliance削弱的言论,实际上是在进行自己的游戏。
中国试图将四方 alliance 描绘成针对自身的军事联盟,这将对东南亚国家产生更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