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theconversation.com/charming-ambassadors-with-big-appetites-and-universal-appeal-chinas-long-history-of-panda-diplomacy-232487
在周日访问阿德莱德动物园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宣布,中国将向澳大利亚赠送两只“同样美丽、活泼、可爱且年轻”的大熊猫,以取代即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返回中国的王旺和福妮,这两只大熊猫在阿德莱德生活了15年。
大熊猫的赠送一直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种独特的中国软实力方式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有效?并且,它是否会对中澳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自毛泽东时代以来的中国熊猫外交
中国的熊猫外交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新建立的共产党政权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开始向其社会主义盟友赠送熊猫,以加强意识形态联系并促进外交友好关系。
1957年,中国的首批熊猫“大使”乒乒和奇奇来到苏联,以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表达对苏联的友谊。
1972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历史性访问北京后,两只熊猫玲玲和兴兴被赠送给美国。这一举动象征着中国外交政策向与西方国家的接触转变,从而缓解了冷战紧张局势。
当年,日本也在与中国正常化外交关系后,获得了两只熊猫康康和兰兰。
到了1984年,在邓小平的领导下,熊猫外交从直接赠送转变为长期租借,体现了中国市场导向的经济改革。
这种租赁模式使得熊猫以高达50万美元至100万美元(约合75.5万至150万澳元)的令牌费用被贷款,收入用于中国的保护倡议。这些协议还会触发熊猫保护的联合研究项目,促进科学合作以及外交关系的发展。
阿德莱德的王旺和福妮是南半球唯一的两只大熊猫,2009年在这样的协议下来到澳大利亚。
在当前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任期内,熊猫外交已经被多次用来象征中国加强与其他国家双边关系的意愿。
例如,2014年,马来西亚为了纪念与中国建交40周年,获得了两只熊猫。同样,2017年印尼也获得了两只熊猫,作为两国关系60周年的庆祝。
2017年,德国也获得了两只熊猫,这一事件与习近平访问柏林的时间巧合,他和时任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一起出席了柏林动物园熊猫园的开幕仪式。
即使在近期中美关系紧张时期,熊猫外交也没有受到影响。去年,美国归还了三只熊猫——天天、梅香及其在美国出生的儿子小奇迹(意为“小奇迹”的中文)给中国。但习近平表示,年底会有两只新的大熊猫来取代他们,称它们是“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使者”。
为什么是熊猫?面临哪些挑战?
如果还不明显,熊猫被认为是可爱且极具亲和力的动物。由于它们温和的性情,熊猫被视为和平与友谊的象征。
然而,熊猫不仅仅是由于其魅力而有效。它们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在野外仅存在于中国,同时又拥有全球的吸引力。它们长期以来吸引着全球对濒危和易危物种的关注,凸显了气候变化等问题。事实上,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标志就是一只熊猫,进一步表明其作为保护运动的全球象征。
尽管作为大使非常有效,但在圈养状态下,熊猫繁殖非常困难,具有狭窄的交配期和复杂的需求。例如,尽管进行了大量努力,王旺和福妮在阿德莱德动物园却没有成功受孕。
另一个挑战是,熊猫可能给寄养国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以满足其护理的严格要求。这引发了人们对资金是否应优先用于其他需要资金的项目的质疑。
李强的熊猫外交在澳大利亚的成效如何?
李强访问阿德莱德动物园——他访问澳大利亚的第一站——象征着中国愿意稳定和改善与澳大利亚的关系。
回复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时的呼吁希望熊猫在他去年访问中国期间仍留在澳大利亚,李强此举代表了在多年冰冷关系之后的重大外交举措。
美国的一项实证研究表明,熊猫外交在建立对中国文化、人民和政府的积极态度方面相对有效。
然而,熊猫外交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最近的民调显示,尽管过去一年中澳关系改善,澳大利亚人对中国政府仍持谨慎态度。
一些评论人士因此警告阿尔巴尼,莫让李强的访华成为对中国的“宣传良机”。
最终,任何双边关系的真正成功度量,都将依赖于政策变革和互信的实际进展,而不仅仅是熊猫外交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