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宣布中国将向澳大利亚赠送新大熊猫,推动中澳关系回暖

图片源于:https://theconversation.com/charming-ambassadors-with-big-appetites-and-universal-appeal-chinas-long-history-of-panda-diplomacy-232487

在周日访问阿德莱德动物园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宣布,中国将向澳大利亚赠送两只“同样美丽、活泼、可爱且年轻”的大熊猫,以取代即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返回中国的王旺和福妮,这两只大熊猫在阿德莱德生活了15年。

大熊猫的赠送一直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种独特的中国软实力方式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有效?并且,它是否会对中澳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自毛泽东时代以来的中国熊猫外交

中国的熊猫外交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新建立的共产党政权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开始向其社会主义盟友赠送熊猫,以加强意识形态联系并促进外交友好关系。

1957年,中国的首批熊猫“大使”乒乒和奇奇来到苏联,以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表达对苏联的友谊。

1972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历史性访问北京后,两只熊猫玲玲和兴兴被赠送给美国。这一举动象征着中国外交政策向与西方国家的接触转变,从而缓解了冷战紧张局势。

当年,日本也在与中国正常化外交关系后,获得了两只熊猫康康和兰兰。

到了1984年,在邓小平的领导下,熊猫外交从直接赠送转变为长期租借,体现了中国市场导向的经济改革。

这种租赁模式使得熊猫以高达50万美元至100万美元(约合75.5万至150万澳元)的令牌费用被贷款,收入用于中国的保护倡议。这些协议还会触发熊猫保护的联合研究项目,促进科学合作以及外交关系的发展。

阿德莱德的王旺和福妮是南半球唯一的两只大熊猫,2009年在这样的协议下来到澳大利亚。

在当前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任期内,熊猫外交已经被多次用来象征中国加强与其他国家双边关系的意愿。

例如,2014年,马来西亚为了纪念与中国建交40周年,获得了两只熊猫。同样,2017年印尼也获得了两只熊猫,作为两国关系60周年的庆祝。

2017年,德国也获得了两只熊猫,这一事件与习近平访问柏林的时间巧合,他和时任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一起出席了柏林动物园熊猫园的开幕仪式。

即使在近期中美关系紧张时期,熊猫外交也没有受到影响。去年,美国归还了三只熊猫——天天、梅香及其在美国出生的儿子小奇迹(意为“小奇迹”的中文)给中国。但习近平表示,年底会有两只新的大熊猫来取代他们,称它们是“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使者”。

为什么是熊猫?面临哪些挑战?

如果还不明显,熊猫被认为是可爱且极具亲和力的动物。由于它们温和的性情,熊猫被视为和平与友谊的象征。

然而,熊猫不仅仅是由于其魅力而有效。它们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在野外仅存在于中国,同时又拥有全球的吸引力。它们长期以来吸引着全球对濒危和易危物种的关注,凸显了气候变化等问题。事实上,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标志就是一只熊猫,进一步表明其作为保护运动的全球象征。

尽管作为大使非常有效,但在圈养状态下,熊猫繁殖非常困难,具有狭窄的交配期和复杂的需求。例如,尽管进行了大量努力,王旺和福妮在阿德莱德动物园却没有成功受孕。

另一个挑战是,熊猫可能给寄养国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以满足其护理的严格要求。这引发了人们对资金是否应优先用于其他需要资金的项目的质疑。

李强的熊猫外交在澳大利亚的成效如何?

李强访问阿德莱德动物园——他访问澳大利亚的第一站——象征着中国愿意稳定和改善与澳大利亚的关系。

回复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时的呼吁希望熊猫在他去年访问中国期间仍留在澳大利亚,李强此举代表了在多年冰冷关系之后的重大外交举措。

美国的一项实证研究表明,熊猫外交在建立对中国文化、人民和政府的积极态度方面相对有效。

然而,熊猫外交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最近的民调显示,尽管过去一年中澳关系改善,澳大利亚人对中国政府仍持谨慎态度。

一些评论人士因此警告阿尔巴尼,莫让李强的访华成为对中国的“宣传良机”。

最终,任何双边关系的真正成功度量,都将依赖于政策变革和互信的实际进展,而不仅仅是熊猫外交的象征意义。

He Ping

He Ping is an environment reporter with a passion for sustainability and a dedication to environmental advocacy. His reporting on ecological issues is both informative and inspiring, encouraging readers to engage with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efforts. He Ping's work highlights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global communities and the shared responsibility for our planet's health.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