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theconversation.com/chinas-interests-in-africa-are-being-shaped-by-the-race-for-renewable-energy-237679
过去二十年来,中非关系不断加深,经济合作、投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增加。中国如今已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合作重点在于建设道路、铁路和能源项目。
随着第九届中非合作论坛(FOCAC)本周在北京召开,一个新的绿色主题正在塑造他们的关系:全球可再生能源竞赛。
我们采访了拥有中非关系专业知识的发展经济学家劳伦·约翰斯顿,寻求对这一发展趋势的深入见解,因为它将两个地区定位为在向绿色能源全球转型中的关键参与者。
绿色能源竞赛如何塑造中非关系?
全球气候危机推动了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需求,例如太阳能或风能,从而减少对污染性能源的依赖。中国早在几年前就意识到,这为其在新兴产业中提供了一个领军的机会。
非洲拥有大量制造可再生技术所需的重要矿产,如铜、钴和锂,这些都是电池制造的关键原料。
因此,绿色能源的竞赛正导致中国、美国和欧洲在非洲争夺这些矿产资源。
中国在非洲的矿业投资相对较低,主要集中在五个国家:几内亚、赞比亚、南非、津巴布韦和民主刚果(DRC)。
在这些国家中,刚果民主共和国、赞比亚和津巴布韦是非洲绿色能源竞赛的中心。它们是非洲铜带的所在地,拥有锂、铜和钴的丰富储量。
刚果民主共和国尤为重要。该国拥有大量钴和高品位铜以及锂的储备。钴是一种非常坚硬的金属,具有高熔点和磁性,是锂电池的关键成分。
全球超过70%的钴是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生产的,其中15%-30%是由手工业(非正式)和小规模矿业开采。中国是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主要外资投资者,拥有该国约72%的活跃钴矿和铜矿,包括全球第五大铜矿和第二大钴矿的Tenke Fungurume矿。
中国的CMOC集团是全球领先的钴矿开采公司,凭借新的Kisanfu矿有可能生产多达70,000吨钴。
2019年,刚果和中国共同占全球钴生产的约70%和稀土产量的60%。
津巴布韦是另外一个中国在绿色能源竞赛背景下投资的国家。津巴布韦拥有非洲最大的锂储备,锂是电动车电池生产中的关键元素。2023年,隶属于中国华友钴业的Prospect Lithium Zimbabwe开设了一座3亿美元的锂加工厂,年处理能力达到450万吨硬岩锂矿,满足全球每年约2亿吨的产量需求。
还有几个其他重大进展值得关注。
中国正在摩洛哥投资建立非洲首个大规模电池工厂。中国企业还获得批准开发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高品位铁矿床,该矿位于几内亚。铁矿石是钢铁生产的主要原料,在多个方面对可再生能源行业至关重要,例如在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的支架结构中使用的钢材。开发Simandou铁矿的协议涉及多个国家,其中中国的钢铁巨头中铝公司(Chinalco)也是参与者之一。预计生产将于2026年初开始。
随着中国在这些绿色矿产上的投资加速,非洲国家面临哪些担忧?
中国对关键可再生矿产的日益控制给非洲矿产供应国带来了几项挑战。
对非洲国家而言,这引发了对发展的担忧——许多国家希望在本土对其矿产资源进行增值,而不是将原材料出口到中国,然后再进口制造产品。中国因此受批评,放弃了非洲的利益,在中国增值,而不是在非洲。此外,非洲大陆许多人员和行业也缺乏可靠和实惠的能源,地方产业渴望占领这一市场。
例如,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中国控制着全球太阳能电池板制造中超过80%的环节。生产集中在中国,加上竞争,推动了全球太阳能电池板价格的下降。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希望弥补非洲的能源缺口,为数百万没有电力可用的人们提供可持续能源。例如,在今年的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预计将推进其非洲太阳能带计划。该计划受到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支持,不仅希望利用太阳能填补非洲的能源缺口,还着重于为学校和卫生设施提供太阳能。
一些国家,如南非,正通过对太阳能进口征收关税来保护本土产业,对此表现出反对的态度。
人们还担心,追逐可再生能源以及中国矿业公司在非洲的运作方式可能会削弱工人的权益。一些国家的矿山扩张也导致了强制迁移和人权侵犯。
非洲国家能采取哪些不同的措施以更好地利用中国的矿产开采热潮?
它们可以采取几项措施。
首先,它们可以更加关注基本的劳动标准和人权问题。
其次,非洲企业应努力向中国合作伙伴学习。它们可以发展本土的工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所需的能力,与中国过去从日本、台湾、新加坡和西方企业学习的方式相似。
第三,学习其他新兴市场与中国的关系管理方式。例如,在中国的帮助下,印度尼西亚已经控制了全球镍市场。这个国家于2014年开始禁令镍出口,旨在建立自己的加工和制造产业。而这一计划得到了中国投资的支持。
最后,我所称的“中国湖南模式”专注于农业、矿业、交通和建筑业,以及人才建设。包括技术和职业培训。
非洲国家越是做好准备,借助其他国家的培训项目,越能提升其年轻人,为推动非洲的工业增长和经济发展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