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focustaiwan.tw/politics/202408120009
台北,8月12日(中央社)根據國防安全研究院的兩位專家,中國應用程式因中國的專制政治體系而存在潛在的國家安全風險。
國防安全研究院資訊安全與決策模擬組副研究委員曾怡碩表示:「資訊安全風險即是國家安全風險。」
他解釋說,「只要這些應用程式在中國政府的管轄之下,就會基本上存在安全顧慮。」
曾欣告訴中央社,商業公司會收集應用程式使用者的數據,並使用算法來量身定做相關的信息和市場行銷。
這在以法治為基礎的民主國家如台灣並不存在問題,這位網路安全專家指出,因為如果信息涉及司法案件,政府將需要通過一定的法律程序來獲取這些信息。
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情報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保護國家秘密法》授權中國政府機構要求平台服務提供商在「確定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情況下,交出用戶的數據。
曾怡碩表示:「中國政府如何獲取這些數據及其用途不透明。」
在中國專制控制下的地區,包括香港和澳門,中國「可以主張其主權」,並「通過中國應用程式收集的數據調查用戶的言行。」
根據國防安全研究院的國家安全研究部副研究員李俊毅的說法,即使在中國的管轄範圍之外,「中國的專制體制」仍然對用戶構成風險。
李俊毅引用了字節跳動(字節跳動是TikTok的母公司)前員工在美國法庭作證的證據,表示「TikTok確實將用戶的個人信息傳回中國。」
除了個人數據的安全,李俊毅指稱,中國的應用程式如抖音和TikTok還涉及假信息的傳播風險。
李俊毅告訴中央社,儘管誤導性信息並不僅限於中國的應用程式,但許多流行的西方平台如Facebook、Instagram和YouTube已經採用了新的方法來打擊機器人帳戶並標記國家資助的媒體。
「TikTok缺乏這方面的努力,使得假信息相對容易擴散。」這位專家表示。
李俊毅還認為,中國的應用程式可能會通過算法「塑造用戶的看法」。
他指出,高達40%的熱門視頻來自中國政府控制的帳號。
「中國政府立法要求媒體平台的算法推薦模型必須遵循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觀。」這位安全專家說。
以抖音為例,李俊毅表示,該平台促銷「對中國有利」的內容,而中國政府則要求該平台自我審查。
根據這位學者的說法,這使得「負面或批評中國的短視頻難以出現或擴散,這在塑造人們的看法方面具有長期效果。」
這兩位安全專家對於中國的應用程式如TikTok的擔憂並非孤立無援。
台灣數位部長唐鳳在三月表示,TikTok已經被歸類為「危險產品」。
在台灣,政府機構及其內部使用該應用程式是禁止的。
四月,美國總統喬·拜登簽署了一項名為《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控制的應用程式法》的法律,要求字節跳動在2025年1月19日前剝離其在美國的資產,否則將面臨全國範圍的禁令。
印度在2020年6月完全禁止使用TikTok,而包括澳大利亞、英國、法國、荷蘭、挪威、比利時、丹麥、加拿大和新西蘭等國家,因對網路安全的擔憂,分別對某些工作人員使用該應用程式提出了限制。